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5 毫秒
31.
《贵阳文史》2013,(4):7-7
近年来,从媒体到学界,“百年宪政”的话题经久不衰,歧义纷呈,见仁见智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32.
高锋 《炎黄春秋》2013,(12):82-87
瑞典一向以其社会民主、经济发达和全面福利闻名于世。在长期执政期间社民党是怎样实行宪政民主,是怎样通过违宪审查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本文主要在这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33.
如果说清朝最后12年乃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时段之一,那么,1905年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年份之一。就在这一年,日俄战争宣告结束,君主立宪的日本打败君主专制的俄国,矢志推翻清朝的中国同盟会却在东京宣告成立,曾经亲手镇压戊戌变法的慈禧太后授意光绪帝,一边宣布废除延续中国1300年的科举制,一边破天荒地派遣载泽等5名大臣,远航东、西两洋,专程考察  相似文献   
34.
张謇与江苏谘议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在清末即为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声望甚隆。他参与创立预备立宪公会,集中了江浙一带乃至全国有志于改革的绅商及知识界的一批代表人物。张氏积极参与了江苏谘议局的筹备工作,谘议局成立后,被选为议长。张謇领导江苏谘议局为建设立宪政治的地方基础做了许多工作,并与思想顽旧的两江总督张人骏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张謇以江苏谘议局为依托,还展开了联合各省谘议局进行国会请愿以及要求改革财政等活动。张謇始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办实业、办教育是如此,参加立宪运动、领导江苏谘议局也是如此。张謇也是一位稳健的改革家,他抱定和平改革的宗旨,秉持“尽其在我”,“得尺则尺,得寸则寸”的方针,不激不随,努力做去。  相似文献   
35.
实行宪政是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宪政亦称民主政治、立宪政治或宪法政治。具体而言,所谓宪政,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简言之,宪政即由宪法确认和规范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实施。近代以来,我国就不乏对宪政思想进行探求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36.
清末中央教育会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晓红 《近代史研究》2000,6(4):116-140
1991年7-8月,在各地教育界联合趋势的刺激下,学部模仿日本,召开中央教育会,试图沟通上下,集思广益,研究解决制约宪政进程的重大教育事宜。在绅界已对清政府大失所望的背景下,围绕人事安排、会议宗旨和各种提案,官绅的利益要求相支甚远,会议如终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以至与会各方均不满意会议的气氛和结果。其实,中央教育会虽然只中官办的学部决策咨询机构,毕竟有沟通民意的新形式,所通过的议案也部分反映了教育界的  相似文献   
37.
颜廷 《史学集刊》2008,(3):105-113
近代英国两大统治集团贵族与中等阶级在宪政观念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贵族坚持对政治民主特权化的理解和独占权;19世纪30年代后贵族转变宪政观念,承认了中等阶级对民主的共享权,但坚持对民主的特权性解释,而中等阶级也继承了这一点;1865年后中等阶级破除了对民主的狭隘理解,在观念上转变了对社会下层宪政能力和潜质的认识,承认了社会下层的宪政权利.由此,近代英国主流社会对民主权利的解释经历了从狭义的特权性理解到普适性理解的转变过程.正是由于主流社会,尤其是中等阶级在宪政观念上的积极转型,使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中期奠定了现代民主政治基础,同时也塑造了近代英国社会的阶级妥协局面.  相似文献   
38.
瑞典经验:宪政保护了民主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主义成败,命系宪政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振兴中华,当然需要借鉴他国兴衰的制度性因素,譬如说宪政。  相似文献   
39.
思源 《炎黄春秋》2010,(11):80-86
<正>蒙古人民共和国自1990年举行首次民主选举到2008年7月1日的政治危机爆发之前,一直被视为是从共产主义制度转型为宪政民主制度的中亚国家中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其每次政权更迭都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以至于被许多专家奉为"民主发展中一个堪称光辉胜利的典范"(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莫里斯·罗萨比接受《东方早报》记者专访时所说),所以,蒙古国社会转型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蒙古人民共和国是外蒙古1924年从中华民国独立出去后的国名。1946年,蒙古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40.
韩华 《史学集刊》2006,10(2):44-49
民初国会对孔教的争论,是中西文化冲突在政治层面上的反映。主张孔教者希望将孔教载入宪法,体现在立国精神中,将民族文化精神与宪政结合起来,忽视了与共和政体对立的因素,在客观上阻碍了宪政的顺利进行;而反对孔教者,则看到了传统与宪政间的对立,加剧了民族文化认同危机,二者均存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