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论文依据国民政府应对"美洲《十报宣言》事件"的往来函电,结合美国联邦调查局对该事件的调查报告,探讨抗战后期美洲洪门致公堂作为华侨社团的政治参与及国共两党的回应,说明以美洲洪门致公堂为代表的美洲华侨对中国共产党民主理念的认同。"美洲《十报宣言》事件",是抗战胜利前夕美洲洪门致公堂办的报纸与中国共产党党员所实际负责的报纸联合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国民党结束一党专政,成立民主政府的事件。该事件涉及抗战后期美洲华侨中的三股主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以及以美洲洪门致公堂为代表的美洲华侨主体,引起蒋介石与国民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直接干预。在美洲洪门致公堂以社团形式还是政党形式存在的问题上,中国国民党与美洲洪门致公堂出现了无法调和的矛盾。相较于中国国民党不愿承认致公堂作为独立政治团体的身份,中国共产党联合政府口号则使致公堂看到回国参政的可能性,由此获得了致公堂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82.
史飞翔 《文史博览》2009,(10):52-52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读过的书难以统计,但大体上讲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马列著作。包括:《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哲学笔记》(节译本)、《列宁选集》、《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艺术》等。  相似文献   
83.
1492年8月3日航海家哥伦布(1451-1506)率领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远航,9月初就转舵向西驶入大西洋。10月12日凌晨登上巴哈马群岛的瓜纳哈尼岛,成为第一个登上美洲大陆的欧洲航海家。  相似文献   
84.
《共产党宣言》发表已有160余年,其中的民主政治思想,经过百余年发展,不断地趋于完善。我们要从当今中国国情社情出发,以《共产党宣言》的民主思想为指导,从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出发,去深刻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得以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5.
《湖南文史》2009,(1):61-61
1912年1月1日 上午10时,孙中山乘沪宁铁路专用花车起程离沪。下午5时,车抵南京下关。各省代表和驻南京的各国领事均至迎接。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晚11时,举行孙中山大总统受任典礼。同时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和《告全国同胞书》。2日,孙中山通电各省改历,并以1912年1月1日作为中华民国建元的开始。  相似文献   
86.
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在1827年重磅推出,被誉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书中他提出了一条新的美学原则:对照。他认为:"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他在代表《巴黎圣母院》里塑造出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上至国王,下至平民,各具特色,栩栩如生。最复杂的形象当属副主教克罗德(下文简称克),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特殊的对照关  相似文献   
87.
张崇 《黑龙江史志》2013,(11):46+48
立国之初,孤立主义使美国远离欧洲大陆尔虞我诈的政治纷争和动荡不安的战祸,有效的维护了共和国的独立成果,成为美国在大国竞争中维护自我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门罗宣言中,孤立主义由维护共和国独立的"盾牌"转变成为争夺西半球霸权的工具,为美国在美洲大陆的扩张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88.
王淑芳 《纵横》2013,(11):58-59
毛泽东一生爱好读书,尤其喜爱阅读文学、哲学经典名著。  相似文献   
89.
本刊 《民国档案》2005,(1):13-15
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迁,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南京留守府在其存在的短短两个半月里曾采取一系列整军、理财措施,请呈及相关批反映了革命派主张兴商惠工、支持民生实业的态度。  相似文献   
90.
《古今谈》2002,(2):5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