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钟敬文强调从多学科视角研究民间文学,该观点得到了民间文学界的普遍响应。从多学科视角展开研究是民间文学研究的一个特色。作家文学研究也不排除多学科视角,但是,任何文学批评形态都必须在审美批评的通领之下。而民间文学可以从任何一个学科的视角去单独展开研究,或从某几个学科的视角去进行研究,而不一定要在审美视角的主导之下。研究民间文学的多学科视角主要指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伦理学、语言学及文艺学等学科视角。  相似文献   
72.
洛阳景教经幢与唐东都"感德乡"的胡人聚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洛阳隋唐故城建春门外出土的唐代景教石刻经幢残件、洛阳龙门东北平原感德乡出土史乔如墓志、安思泰浮图、康法藏祖坟记、安菩萨墓志、阿罗憾墓志及龙门北原出土的阿史那感德墓志的记事,指出唐朝政府在洛阳城外东南方一带专门设立含有怀柔意味的"感德乡",正是出于安置当地人口众多的胡人部落的需要.洛阳景教经幢在当地的出土,恰恰折射出当年这一带的夷教信仰正因胡人丛聚而孔炽一时的历史情态.  相似文献   
73.
杭州西湖申报世界遗产正式启动。2010年西湖将代表中国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西湖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自然美与人文美完美结合的典范,具有突出、普遍的遗产价值,这也是西湖申遗的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74.
世人观赏文物,一般首先注意到的都会是文物的材质、造型、纹饰等等这些属于外观的东西,而且通常是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一边嘴里还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啧啧赞叹。对于后人来说,似乎这些文物的第一价值或者说唯一价值便是“精美”。有一天与社科院考古所的刘庆柱先生交谈时,却发现他不太强调“精美”,也就是文物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5.
在美术领域中出现异国色彩,是不同文化间碰撞交流时的必然现象。在这些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美术交流活动是在不同层次上展开的,不断在向纵深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相互影响也在与日俱增,即按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或现实需要,去解读、选择另一种艺术。概而言之,这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的差异问题,艺术同哲学、宗  相似文献   
76.
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中普遍而又独特的题材,对中国文化思想乃至艺术精神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从审美的角度结合石窟、造像碑及壁画中有关考古材料,对我国维摩经变从西秦到宋代的嬗变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对维摩诘经变的影响,充分挖掘该经变中所体现的中国艺术精神的丰厚内涵,从而揭示出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7.
中国是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恢宏的国家。秦汉以来,各个地方撰修的地方志书,积如丘山,浩如烟海,虽屡遭天灾人祸,流传至今仍保存有8000余部,12万卷之多。这是外国史学著作所不能比及的成就。“它纵贯千年历史,横及九州方城,是世界任何国家都无法与之媲美的一枝瑰丽的民族文化奇葩”。它与“二十四史”一起被国际文化界誉为中华史学“双璧”,是世界文明史上卓绝的系列珍品。①美国  相似文献   
78.
张玉霞 《民俗研究》2010,(1):217-224
民俗是人类古老文化的遗存,孕育并滋养了现代影视艺术。影视对民俗进行了艺术整合,民俗元素不但为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提供了一种独具民俗氛围的生存环境,为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情感化的民俗事象成为一种审美意象参与叙事。由此,影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性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既改变了影视的叙事机制,突出了影视艺术的影像性;又削弱了影视的理性成份,提升了审美娱乐性。  相似文献   
79.
孙国华 《风景名胜》2010,(12):22-23
看徐光聚那疏朗、清逸、玄远、旷达、圣洁的绘画,如同品茗。只需静静地品味那份清香与美妙。感受那份宁静、含蓄与深邃,那种别样的“空灵”与“澄净”便会抵达我们情感的最深处。轻轻地叩击着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80.
高宇琪 《丝绸之路》2010,(16):67-69
中国人物画源远流长,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充分地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社会意识,体现出中国几千年的审美意趣。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到近现代的国画人物作品,都记录了这种审美意趣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