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著名诗人艾青说:"各种各样的花,都有它自己的模样。"的确,祖国的花朵们每一个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喜好、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的审美趣味,因此,在他们的个性表达上本应该是不同的,但是在应试化教育的取向和老师模式化教学的引导下,每个花朵似乎都要变成了一个模样。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文章:写小孩天真可爱时,必是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笑起来,脸上露出一对可爱的小酒窝;写母亲的伟大时,必是在一个  相似文献   
22.
正大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这些资源同时也隐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自然界里五彩缤纷的花朵,优美动听的鸟声,以及蝉声、波浪声、树叶声交互辉映,奏出了一曲曲和谐之歌,在幼儿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美的种子,陶冶了情操。正如《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勤俭节约,从本园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和现有资源,努力为幼儿创设适宜发展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3.
正美的事物会影响儿童,他们是爱美的,而且渴望艺术享受的心理会有变化,特别是进入小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美的追求更强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采取多种实施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适应他们爱美的需求。素质教育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审美教育,它对于培养儿童的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爱好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艺术造型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情与感觉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同儿童对事物的认  相似文献   
24.
当别人提起中国的古城,或许你想都不用想,脑海中即会浮现出洛阳,西安,南京,北京,开封,杭州......但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些,或许河南社旗你没有听说过,他没有洛阳的龙门石窟,没有西安的兵马俑,更没有北京的故宫,但提及天下第一会馆或许你就不会陌生了。单士元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他面对天下第一馆时曾赞叹之"辉煌壮丽,天下第一"。确实,若果你身临其境定会体会到用此句话来赞美一点不为过。  相似文献   
25.
"致静笃"本为道家哲学观点,有其独特的哲学意蕴。借由审美心境各要素的分析来探讨凝神冥思、以静制动、收视反听及超脱俗世,达到对"致静笃"美学价值的审视与解读。  相似文献   
26.
收藏历史     
正时间是历史的母体,但并非所有的时间都能与历史并行。当历史因价值观以及审美趣味抑或生活方式对时间进行选择时,时间才会获得有意味的历史存在的形式,历史是对时间有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27.
沈鹏 《收藏家》2006,(8):53-54
笔、墨、纸、砚通称“文房四宝”。传统的文人拥有精良的“四宝”是人生乐事。 时下,毛笔书写逐渐在日常生活中隐退.社会上对“文房四宝”的观念也起了变化。练习书法的人以墨汁代墨,当然前者比后者简便。我到过一些书画家的工作室.有墨汁.却没有墨。取消了墨锭,中国书画特有的“墨分五色”的审美趣味肯定会降低。“执笔如壮士,磨墨如病夫”的感髓,还有“非人磨墨,墨磨人”的体悟等等,都大为减退。  相似文献   
28.
29.
聂济冬 《民俗研究》2008,(3):209-219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在东汉中后期,随着士人个体内心的觉醒,士人从对“六艺”的全面掌握,逐渐转变为侧重于掌握琴、棋、书、画等艺术性科目,而且“六艺”的礼仪功能逐渐被其中蕴涵的娱乐性、游戏性、抒情性等审美特质消解。带有审美特质的士人游艺活动增多,渐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常态,游艺已成为东汉中后期士林的一种时髦风气。  相似文献   
30.
基于当前的声乐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教学的效率、效果、教学手段的正确与否与当今音乐院校在校生声乐学习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为此,着重从"精"与"美"两方面着手,阐述了对于"师"与"生"两者间的几点见解,以提升教学水平,使学生少走冤枉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