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沈鹏 《收藏家》2006,(8):53-54
笔、墨、纸、砚通称“文房四宝”。传统的文人拥有精良的“四宝”是人生乐事。 时下,毛笔书写逐渐在日常生活中隐退.社会上对“文房四宝”的观念也起了变化。练习书法的人以墨汁代墨,当然前者比后者简便。我到过一些书画家的工作室.有墨汁.却没有墨。取消了墨锭,中国书画特有的“墨分五色”的审美趣味肯定会降低。“执笔如壮士,磨墨如病夫”的感髓,还有“非人磨墨,墨磨人”的体悟等等,都大为减退。  相似文献   
32.
33.
34.
以华人网络、国家和亚洲地域秩序为切入点,分析和反思了海外华人研究中若干关键性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探讨了华人网络与市场、社会与国家、地方化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解构和重估了华人社会和商业网络的历史性、空间化、制度性和局限性,华人网络在与国家和市场的频密互动中发挥作用,并在这一进程中调适自身的机制和功能。  相似文献   
35.
聂济冬 《民俗研究》2008,(3):209-219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在东汉中后期,随着士人个体内心的觉醒,士人从对“六艺”的全面掌握,逐渐转变为侧重于掌握琴、棋、书、画等艺术性科目,而且“六艺”的礼仪功能逐渐被其中蕴涵的娱乐性、游戏性、抒情性等审美特质消解。带有审美特质的士人游艺活动增多,渐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常态,游艺已成为东汉中后期士林的一种时髦风气。  相似文献   
36.
基于当前的声乐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教学的效率、效果、教学手段的正确与否与当今音乐院校在校生声乐学习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为此,着重从"精"与"美"两方面着手,阐述了对于"师"与"生"两者间的几点见解,以提升教学水平,使学生少走冤枉路。  相似文献   
37.
歌唱艺术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腾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其审美功能与价值功能,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从歌唱艺术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音乐美学的思想和方法,对歌唱艺术的审美特性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8.
韦顺 《江淮文史》2008,(3):90-104
几十年的生活,喜、怒、哀、乐,多少往事过眼云烟,就像奔驰在公路上的轿车过境,转瞬就忘了车外的一切。但是在生命的旅途上,那对于你人生价值取向有着启蒙领路作用的人,却是终生难忘的。  相似文献   
39.
刘燕惠 《沧桑》2008,(4):15-16
佛教走进刘长卿的生活,并成为其一生的信仰。佛教不仅成为刘长卿思想上的精神寄托,还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他深幽简净、自然含蓄的诗歌风格。本文从中唐时代精神的巨变、山水诗与佛教审美体悟机制的天然联系以及刘长卿自身坎坷经历等方面,对刘长卿的佛教渊源及渗透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0.
仪卫性陵墓雕刻是古代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标志。明初仪卫性雕刻传承前朝陵墓雕刻文化,饱含着自身的思想基础、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根源,在伴随着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的江南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向世人展示出明初江南的文化真谛和艺术生命的延续,形成了明初雕刻的主导。仪卫性雕刻艺术以威严肃穆、庄重拙朴的造型及江南独特的审美情趣,构成了源远流长的明初独特的艺术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