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2篇
  免费   2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也说秣陵     
在最近出台的南京市首批50个"老地名遗产保护名单"中,"秣陵"紧排于"金陵"之后,名列第二。秣陵,古老的名字里有传奇故事;秣陵,沧桑的历史中有大起大落。曾经是县城,曾经是侯国,曾经降格为镇,曾经沦落为村。秣陵地区历史悠久,早在三四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聚居。今秣陵中学校园内的"湖熟文化"遗址——神墩,就是有力的证明。至于秣陵设县,则与秦始皇有关。据说,秦始皇听  相似文献   
112.
以专利、商标、著作权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提高的,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具有垄断性(也称独占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的法律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产权或智力成果的多少,体现了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因此,知识产权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二轮修志在记好志书传统内容的同时,应加强对知识产权发展及保护的记述。  相似文献   
113.
114.
石窟寺遗存面临着风化、水患、失稳三大问题.我国的石窟寺保护工作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概念也不规范,文物保护精细工程地质学是石窟寺保护关键科学问题和石窟寺学科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石窟寺保护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如下:石窟寺风化病害危害程度评估标准的基础问题、水患渗流网络的精细探测关键技术问题、风化病害防治与本体修复适...  相似文献   
115.
一、前言自1993年三峡水库淹没文物保护规划和大规模文物保护抢救性发掘工作实施以来,重庆三峡库区陆续提出一些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命名,赵宾福先生根据奉节老关庙遗址1993年的调查、试掘和1994、1995年的发掘所获资料与研究提出了“老关庙下层文化”的命名,并对该文化  相似文献   
116.
117.
郭静 《文物春秋》2022,(3):69-72
现存于北京通州区三教庙内的通永道署铁狮为北京地区现存古铸铁狮中最大、最精者,受气候环境及人为影响,出现裂隙、锈蚀、剥落等多种病害。2020年,受北京市通州区文物保管部门的委托,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2021年并入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研究制定了针对该铁狮的保护修复方案。目前,通永道署铁狮保护修复工作已完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8.
韦刚  白锋 《神州》2012,(24):35
雷电一直是影响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危害。本文阐述了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构成特点,进而揭示雷电危害与二次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雷电危害的主要形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提出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保护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9.
一广西钟山县龙道村村落整体特征分析。龙道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回龙镇东部,隶属于民和村委,距离镇政府约3.2千米,距钟山县城16.5千米。村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所属地域为小山丘陵地貌,地形高差不大,选址及布局遵循古训,科学合理,山体形成自然的屏障,水体形成滋养生息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人类、全社会卷入的公共文化事业,需要各方面主动扮演相应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优势、承担特定的责任。把各个方面建构成积极有为的身份,就成为非遗保护的一项颇有建设价值的理论工作。其中,以"主体"身份看待相关的各个方面,是一项有益的尝试。界定非遗的主体与非遗保护的主体,实际上也是探索建立非遗保护这项公共文化事业的分工合作的身份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