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博物馆定义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江 《文物世界》2005,(6):67-69
博物馆定义的研究是博物馆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从事博物馆工作多年,对此课题有一些粗浅的认识,愿将此奉出,以求教于方家。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1946年成立时制定的章程规定“:博物馆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图书馆如无常设陈列室者则除外。”从20世纪50年代前后到80年代末期该协会又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数次修订,1989年该协会的博物馆定义是“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  相似文献   
42.
章指出钱大昕在方志性质上提出的折衷派观点内涵包容较广,体例灵活,潜在地适应了其后方志的编纂。并指出乾嘉以来方志基本理论内涵由单一向综合和多元发展的根本原因。最后指出了新方志性质的新定义:记录地情的综合性献。  相似文献   
43.
<正>我一直认为方志的性质是“资料性著述”,写过一篇名为《地方志是资料性著述》(载《方志天地》1989年第4期)的文章。我虽然简洁地称地方志是“资料性著述”,但也认为,要给地方志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定义,还需要在前面加上一些限定词,来进一步说明资料性著述。在《新方志学理论的基石》(载《方志研究》1992年第5期)一文里,我把方志性质  相似文献   
44.
宋明彪  任建 《黑龙江史志》2008,(5):48-49,57
众所周知,中华民国是个土匪泛滥的历史时期,现在对这段时期土匪的研究,也并不是个新鲜的课题。但据长期以来的研究成果显示,土匪的定义尚不甚明了,因而对土匪的界定也还有问题。于此,我将对土匪的定义和对它的界定作些浅论,以图使土匪的本身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45.
《南方人物周刊》2008,(29):95-95
创新的灵感可以来自于任何地方,任何事物,所以创意精英们会来自各种领域:经济、教育、科技、艺术和体育。但是当人们审视他们共性的时候会发现,他们都心怀愿景,敢于破旧立新,更能启迪他人,当然他们还是成功  相似文献   
46.
关于文化,已经有过很多的定义,我们在这里,不想过多地去纠缠哪个定义要合乎我们所要求的,因为,一个词的含义,不妨让它丰富一点,且为大家所约定俗成。 有了文化,也就有了文化史。有了客家文化,自然也就该有一部客家文化史,这自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别说是客家文化史,甚至客家史,迄今也还未曾出现,我们刚完成的《客家图志》,  相似文献   
47.
吕子 《南方人物周刊》2014,(27):100-101
由休·杰克曼饰演的雷凌有着和车子一样的名字。他跃上雷凌,在密集的街区急拐,超越一辆辆轿车.狂奔于大漠,在蜿蜒的公路仁一路驰骋。在官方终极预告片里,形势如箭在弦,爱人舒淇迷失无影,休·杰克曼镇定把握方向盘:“方向在我手中”。  相似文献   
48.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大讲正气。正气是什么,实在是一个颇为难于定义的范畴。或许可以大而化之地说:正气,就是辨正误而执真理,明是非而秉正义。但是,真谬之别、是非之辨,总是具体的,总是因时因事而异。  相似文献   
49.
陈哲远 《神州》2013,(11):251
根据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脚下,而有人站在山顶上,虽然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在两人眼里的对方却是同样大小。这让我想到社会阶层固化下,社会各阶层地位悬殊,而且差距越来越大,这似乎有悖于地位定律。但是反过来一想,"对方眼中同样大小"的概念定义是不一样的。对于山顶上的人来说,更多的是"视而不见";对于山脚下的来说则是"望其项背"。带着对  相似文献   
50.
沈晓洁 《神州》2013,(7):30-3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民俗文物作为广大人民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生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正在遭受着现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的巨大的冲击,致使大量民间技术的失传和工艺水平的下降。因此,加强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刻不容缓。文物主管单位和各地博物馆应加强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得到持续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