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攀登》2014,(6):47-54
青海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意见》。"三基"建设成为青海探索治青理政规律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青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确保长治久安,建设法治青海以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实践创新;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92.
传统、标准的"端坐"适应于公开、正式的场合,在私下、非正式场合可以"箕踞"。席地而坐之外,也有垂足坐几等情形,板凳在汉代也已出现。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鸿门宴"的座次顺序有误,在"东向西向"形式的宴席上,"北向坐"为次席,刘邦在"鸿门宴"上受到项羽的礼遇。在分案而餐的同时,也存在共案合餐现象。  相似文献   
93.
李贽经济思想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其入仕为官时期,经济思想开始萌芽,形成了"治生、产之事"、"任其自然,务以德化"等经济管理思想,并在姚安任上付诸实践;第二阶段是其著书讲学时期,经济思想逐渐系统化,李贽以"童心说"为出发点,提出"崇私论"和新型"义利观",主张"重商富民",鼓励百姓靠生产经营致富,为新兴市民和商人利益疾呼。  相似文献   
94.
冯理达 《黑龙江史志》2014,(3):336-338,340
近代中国政局混乱,外蒙古上层势力在沙俄和日本的唆使下,几番策动独立,但中央政府始终不予承认。十月革命后,外蒙古内部出现撤治呼声,中央政府便利用这一特殊的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外蒙古在1919年撤治归附中央。  相似文献   
95.
<正>对于中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的历史,可以说跟这个问题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自古以来,"官民关系"一直是许多有识之士关注和思考的主题。近百年来,中国大陆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历史与现状、未来发展方向一直是海内外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人类学家关注的焦点。他们的研究卓有成效,提出了许多富有创建和概括力、解释力的理论概念,虽然不同领域的学者的研究视角、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对其研究的内容和成果进行分析和概括,笔  相似文献   
96.
叶音说是科学的古音学产生之前人们对上古音的一种认识,其中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内容,但非科学的成分是其主要方面.以陈第、顾炎武为代表的对叶音说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批判,但真正使叶音说彻底失去藏身之所的是清代学者段玉裁.段玉裁的明确的古音史观、科学的合韵说和对上古声调的独到见解,对叶音说的批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本文通过考察中央和平解放西藏决策的实施,探讨了中央通过把握国际关系的发展大势、了解西藏地方社会政治的本质,以及藏民族的风俗文化特征来确定处理西藏事务基本原则的过程及内容,分析了治藏政策和措施的丰富内涵,以及治藏政策理论渊源和创新特点。  相似文献   
98.
1949--1959年,达赖、班禅两大系统的关系是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重要问题之一,相关决策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治理西藏总体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依据档案文献,论述了这十年间达赖、班禅两大系统关系的演变过程,并探讨中央政府相关的治藏政策。  相似文献   
99.
“春秋战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阶段,“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更是家喻户晓。但是春秋与战国所呈现出的时代面豸却极为不同。春秋是个有如梦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0.
刘晓东 《史学月刊》2007,(8):96-102
士作为知识与智能的承载者,其治生类型大致可概括为本业治生与异业治生两种。明代士人的异业治生,主要包括耕读传家、医卜杂艺、工贾自食三种方式。由于本业治生途径的狭窄、收益低下与不稳定,中国传统社会的士人形成了"重异轻本"的治生理念。这一理念随着明代社会的变迁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渐趋深化,并呈现出由重"耕"向重"贾"的演变趋势。这种演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士人的生存能力,促动了其社会人格的相对独立。但与此同时,也加深了士人对异业治生的依赖程度,导致其经济人格的渐趋软弱与社会人格独立的相对有限,并成为影响近世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