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从官方建构到民间传统:中和节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勃 《民俗研究》2008,(2):56-69
笔者曾经从节日来源的角度将节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无意识状态下通过人们的不断实践自然而然形成的,可称为自然型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一类是少数人有意识发明的,可称为建构型节日,如国庆节、建党节、儿童节、妇女节、劳动节和各种地方节会等等。建构型节日的建构性,在于它们本非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是经由精心设计并被国家或地方政府以制定、颁布并实施政策的方式楔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  相似文献   
72.
73.
74.
美国《年度国别人权报告》与人权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度国别人权报告》是由美国国务院和人道事务局编写,以美国国会名义发表的官方正式文件,极具权威性,为世人注目。然而目前国内对这一课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对《年度国别人权报告》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进行历史的考察,以揭示美国人权外交的内幕和实质。  相似文献   
75.
唐代不论从官方还是民间来说,对天象与人事的关联都深信无疑。唐玄宗就说过:“朕以不德……天久不雨……岂名山大川、修祭名祀尚不及与?”而自居易也大力提倡古人“暴身致雨”的精神。在这种舆论背景下,唐代普遍存在着祈雨习俗。  相似文献   
76.
马新 《民俗研究》2001,(1):88-96
在中国古代社会,弥漫着浓重的人文气氛。重人生,重人际,重伦理,可以说是一大特色。在这一点上,民间与官方几乎是一致的,从做人修养到处世哲学以及人际关系的把握,可以说都遵循着同样的原则。这样,民间谣谚与正统意识密切地交织在了一起。一方面,民歌民谣所反映的人文精神不断地被当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所吸收,  相似文献   
77.
日本驻港使官川田勉先生在2000年11月7日《南华早报》发表章,以官方语气答复香港人士的对日批评。该具名并具完整职衔为“日本总领事馆化部长”,不知是否完全代表官方作政策性表态;但中所论日本的战争责任与道歉、历史教育、战后赔款等事项,均系中日关系及战后国际重大问题,观点是否得当,值得各方面人士关切和讨论。本拟从历史学术角度发表简要看法。  相似文献   
78.
和谐社会构建中利益表达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丹卉 《攀登》2007,26(4):1-4
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点——利益协调问题入手,阐述了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对于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的基础作用,分析了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中的重要意义。在总体上将社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划分为"官方渠道"和"民间渠道"两大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条具体渠道应承担的职责、所存在的问题和应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79.
范瑾 《沧桑》2008,(6):6-7
隋唐时期西域音乐文化名噪一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音乐辉煌的现象,与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统治者的开明思想是分不开的,但西域音乐家在唐音乐发展的过程中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承载了西域音乐的传播,使西域音乐得以在唐代宫廷中繁盛。本文依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从官、民两个方面试述了这些音乐家是以什么样的途径、因什么样的原因来到中原。  相似文献   
80.
从传统到当下:试论官方对传统节日的积极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勃 《民俗研究》2005,(1):14-26
节日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由于它本身的特殊性质,以及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排的密切关系,不仅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内容,也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当下语境中,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与此相关,一些人从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传统节日式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