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勇 《黑龙江史志》2013,(23):54-54
<正>诜王之印,为黑龙江古代官印之一。《黑龙江省古代官印集》称此印为"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于阿城白城出土。仅见印文。金毓黻先生在《辽东文献徵略》记述此印为‘铜质,驼钮,外似范金剥落殆尽,厚约四分,钮高寸许,重二十八两’。印面方形每边7厘米。该书明确考定这是金代完颜娄室被追封为莘王的印鉴。"(1)对此,笔者进行了多年求证,发现该印文与《双城县志》中的  相似文献   
12.
明朝宣德年间,御史李浚来到浙江钱塘县督促粮食储备之事。当地县令知道李浚和自己不是同路人,担心所作所为被上报朝廷,便一心想要陷害他,还把心腹安插到他身边。一次,县令的心腹伺机偷走了李浚的官印,只留下空的印盒。李浚发现官印丢了,于是召集手下商议排查,大家一致认定此事系县令所  相似文献   
13.
我家保存有整整一漆皮箱家族契,这批契纸经整理,共有260余件(无法整理的经估算约有60件),其中买田的105件,买山的110件,买房的4件,买邝位(坟穴)4件,买禄份的(社庙禄份)10件,其余为书简类、杂记类、分家书簿等30多件。弥足珍贵的是有一件民国14年重修祖祠时的合议书,序言记载祖祠始建的世辈,从而确定了祖祠修建的年代,解决了长期无法考证建祠时间的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宁安县志》中提到的"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印和《渤海国志长编》中提到的"渤海大王"印是两方同渤海历史与考古有关的官印。关于"渤海大王"印,金毓黻已在《静晤室日记》中明确承认其是一方金代"省弹压印"的误传,显然"渤海大王"印并不存在;而"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印,也仅见于出土与传世的记录。在其真实性没有得到确切考证之前,我们对这两方印是否为渤海官印还须持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15.
韩波 《东方收藏》2022,(10):31-33
金代军府官印历史遗存较多,与其临时设立的军府机构较多有关。临时军府机构的频繁置废,增加了对官印管理的难度,也与其对官方印信较为松弛的管理相关。金代官印以九叠篆为内容,以简洁的铜质为载体,均为典型特征。金代施行的军府制度,既成就了女真的迅速崛起,也为其败亡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6.
刘铮 《文博》2023,(1):71-74
“康宁军节度观察留后印”为一方北宋官印,因纪年明确、品级较高、铸刻精美而备受学界关注。然而,此印面的首字“■”释读有误,应厘定为“奉”,而不是“康”,印文当通读为“奉宁军节度观察留后印”。该印不仅是现存惟一的宋代“节度观察留后”所用官印,而且是目前仅见的两方宋代鎏金官印实物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管辖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后旗扎萨克印:系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颁发的地方官印,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本文对其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故宫博物院藏"太师国王都行省之印"是大蒙古国初期成吉思汗赐给大将木华黎的官印,为木华黎受命主政中原汉地时(1217-1223)专用。"太师国王都行省"官号甚为罕见,该印内涵丰富,既有金朝旧制的影响,又体现了大蒙古国官印制度产生、发展的脉络,是金元之际典章文物传承的典型器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境内先后发现多枚古代铜质官印,分别属于东汉、三国、辽、金等时代,本文择其中5枚做介绍,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20.
马颖 《文物世界》2014,(6):13-16
<正>内蒙古自治区曾经是蒙元帝国活动的历史舞台,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遗留下了许多蒙元时期的珍贵文物。内蒙古博物院珍藏着这一时期的两方铜印。印一,"监国公主"铜印,1994年出土于内蒙古武川县东土城乡。铜印底部正方形,边长10.8厘米。通钮高6.3厘米,体厚约1厘米,重1400克。印文为阳刻篆体九叠文,共三行十四个字,为"监国公主行宣差河北都总管之印"。印的正中有畏兀儿蒙古文两行,体式古朴,字迹已经漫漶不清,难于辨识(图一)。印背面有台阶一层,钮为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