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美国作为国民政府在二战时期和战后的盟友,一直竭力地扶持国民党,尤其是国共内战时期,更是大力实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但是到了1949年年初,国民党军事和政治都接近崩溃之时,选择南迁都城。而此时美国却没有按照国际惯例跟随政府南迁,而是留在南京选择和中共的接触,这成为了当时让各方势力感到奇怪的事情。实际上,这一时期美国对于国民党已经失望透顶,正在努力拉开与国民党的距离,避免陷入与中共关系的死局。  相似文献   
12.
纵观古今中外伦理学、伦理、道德与道德观的研究和社会发展历史的演变,基本可以将伦理、道德体系和相关的学说、学术体系划分为四种,即:以维系统治权力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以归依宗教信仰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以维护个人利益为核心的道德-伦理学说体系和以倡导价值正向为核心的道德-伦理学术体系。对伦理道德体系进行科学划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伦理道德现象,明确理想的现实主义需要构建怎样的道德理论体系和道德实体。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跨越地域广阔,历经时间久远,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任意择取其中的几朵奇葩,皆能彰显和折射出丝绸之路灿烂夺目的文化内涵和精美耀眼的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上诞生的石窟丝绸之路东段宁夏境内有两处石窟,其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皆十分丰富,是丝绸之路石窟宗教文化的重要遗存。其一是固原须弥山石窟,其二是中宁石空寺石窟。须弥山石窟为全国十大石窟之一,坐落在固原市原州区西北,六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出土收集的东周至秦之际的中原式铜戈的整理分析,判断铜戈的使用机能及其变化,以此来对这些铜戈作型式分类,并根据共伴遗物、出土遗迹以及铭文等推测这些铜戈的年代,总结不同型式铜戈的特征,归纳铜戈分布的聚集分布区域,分析铜戈流入的背景,完成对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出土中原式铜戈的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的币中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龙 《中国钱币》2007,(4):62-64,48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即开始发行钱币,现代以色列的钱币以设计新颖、构图抽象、雕刻工艺精细、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和民族特色鲜明、宗教色彩浓郁而著称。其内容、形式与风格,多是承袭了2000年前古代犹太王国时期钱币的特色,是古代犹太钱币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在以色列的钱币中,  相似文献   
16.
寺院僧侣是藏族社会最早饮茶的群体之一 早先,由于茶叶得之不易,所以,吐蕃民间普遍都把茶叶当作开胃养身之珍品来看待,只有地位较高的阶级阶层才能享用得到。吐蕃前期,藏族社会中能够饮茶的主要是宗教人士和上层贵族普通百姓到后来才逐渐能够喝到茶。“由于藏族对僧人(喇嘛)十分崇敬,他们的饮茶习惯极易被人效法。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许昌天宝宫,是一处始建于南宋理宗嘉熙四年,具有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宫内所保存元代以来的碑刻、石刻、砖雕、木雕等大量珍贵文物,为我们研究元明两代该宫的兴衰及其宗教、政治指导和艺术特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滇青铜器中众多的“斗牛扣饰”、“缚牛扣饰”的研究,认为古滇国存在斗牛活动。古滇人是世界上最早举行斗牛活动的民族之一。从斗牛、缚牛再到祭祀是一个重要宗教活动的主流程。  相似文献   
19.
清,乾隆。高34.5厘米,口径5.8厘米,足径8.5×12.5厘米瓶直口,短颈,溜肩,颈肩相交饰对称绶带耳,扁圆腹,腹中心凸起呈球状,椭圆形圈足。通体以青花为色,口部绘变形莲瓣一周,莲瓣内绘八吉祥纹饰,腹两侧各绘缠枝花四朵,足墙绘缠枝灵芝纹,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相似文献   
20.
明代内地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萨满信仰及民间宗教性活动在宗教生活中角色各不相同,国家宗教政策也因应其差别而有不同。原本来自南亚的佛教虽然深深溶入了中国文化中,但其与经典儒家思想的冲突始终没有平患。明中叶以后,受皇室宗教活动加强的刺激,佛教与儒家的矛盾尖锐起来。这种矛盾促使部分士大夫强烈反对寺院修建并发表辟佛言论。明朝政府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汉地佛教政策有同有异。其重要差异之一是,明朝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西部边疆政策紧密相关,而对汉地佛教政策则于周边关系政策基本无关。此外,部分士大夫以藏传佛教为“番教”,认同程度逊于内地佛教。明朝一些皇帝因喇嘛多擅长某些“法术”,对其有特殊兴趣,并因而导致士大夫针对相关政策的批评。道教起源于本土民间信仰,在明代与儒家士大夫的冲突比较和缓。但明朝君主中信奉道教者多,既影响到国家政治,也影响到士大夫与君主的关系。士大夫在反复重申儒家原旨的同时,对道教的批评也日趋尖锐。伊斯兰教在社会生活中相对封闭,在明代政策中大体上表现为一个民族政策问题而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基本与国家以及其他社会成分相安无事。明中期以后,天主教再度传入中国,当时士大夫寻求改革,明朝对天主教大致宽容。明代流行对不同宗教兼容并取倾向,民间宗教性信仰、习俗多样而活跃。明朝政府将民间宗教基本看作民俗,一般无干预,对视为“陋俗”者加以排斥,在涉及秘密社会活动时则严厉禁止。明朝宗教政策之基本精神,一在信仰自由主义,二在保持国家政治世俗性质,三在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集中体现这些政策精神的仍是儒家政治社会理念并倚赖士大夫群体的努力。其变动因素和矛盾来源,则一在诸教向国家政权机关的渗透,二在皇室特殊化行为,三在民间泛神论多元信仰倾向,四在部分士大夫的信仰综合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