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西藏后藏重镇日喀则每年藏历初三有三项传统的风俗活动:仁隆——登山敬神祈福、赛马表演、曲隆——祭水龙王。仁隆——登山敬神祈福曾几何时,我偕同母亲、弟弟在藏历初三登山敬神祈福。那天凌晨,寒气袭人。朦胧的月色下鸡鸣犬吠声此起彼伏。我扛上“务新”,母亲拎着“桑古”,弟弟背着装满酥油茶的暖瓶同左邻右舍的人们一道朝尼色日山走去。来到山脚下,只见从山脚到山腰早有打着手电  相似文献   
82.
陈家林 《江淮文史》2002,(3):167-169
关于坤记书局,已有三次献记载。最早是章安庆先生的《坤记书局与黄梅戏》(发表在1989年第四期《黄梅戏艺术》上);次之是《安庆化志》第243页“坤记书局”;再次是陈绍颐先生编的《安庆历史名人》(第415页“李炳坤”)。  相似文献   
83.
吴玢、吴磷、刘铸三将军是宋德顺军人(德顺军在金改为州,到元又改名静宁州,所辖地域包括今静宁、庄浪、隆德及西吉县境)。三将军在南宋初奋起抗金,尽忠报国,因功勋卓而名标青史。在静宁方志和民间传说中.他们活着的时候恢弘民族精神.为故乡赢得了令誉.死后,魂归故里,眷护桑梓,因此.深受故乡人民的爱戴。早在元代,静宁州城隍庙内就设位专祀,明嘉靖二十七年(1532年),在城东郊建庙纪念。  相似文献   
84.
"刺宋"计划首由应夔丞明确提出;应之提出"刺宋"是因为受到了北京的暗示,并得到了认可和准许;赵秉钧对于"刺宋"是一种有限的参与,即他对其中的若干环节可能并不知情;袁世凯是"刺宋"计划的幕后总策划人,他处处留"情",多方设"意",并把整个计划分成若干互不统属的部分、环节,由不同的人分别执行,最终促成了宋教仁被刺一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正>洪焕椿先生编著的《浙江方志考》(以下简称《志考》)在1984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的出版,对浙江方志的利用提供了许多方便,也为浙江方  相似文献   
86.
金光明寺是唐宋时期敦煌地区著名僧寺,本文从寺名来源、存废时限、寺院地址、佛寺建筑、经济状况、僧人规模以及人事升迁七个方面探讨了敦煌金光明寺的建置沿革和僧人情况。通过对敦煌文献和传统史料的梳理,我们认为其寺院名称来源于佛教经典《金光明经》,起讫年代在公元769年至1019年左右,寺址位于莫高窟,寺院建筑包括寺门、钟楼、大殿、禅院、禅窟、堂、仓和僧人临时性住房等,从吐蕃占领敦煌到曹氏归义军时期该寺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僧人数量显著增长,由徒众推选寺院三纲并经缁流领袖批准,在敦煌地区的影响力也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87.
南宁说官话的居民其先祖自宋朝以后,从黄河流域不断移居南宁,其中大部分是在宋仁宗皇祐右五年(1053)随狄青部队来南宁,狄青镇压依智高农民起义后,为了巩固宋王朝南疆的统治,留下三千官兵镇守南宁,他们都是荆襄子弟,都是说黄河流域的方言,这些方言也就是古代的汉语。移民中有一部分是说南宁官话的。一部分是说南宁平话的,说南宁官话的移民多住在附郭如下郭街(今临江路)、黄泥巷(今南国街),一部分则定居于城内,他们多从事于小商贩、小手工业、屠宰等职业。他们社会关系并不复杂,生活仍保持着传统的风俗习惯,所以能够保持自己的祖语。  相似文献   
88.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古代组是全所人数最多的一个研究组,有二十余人。大概可分“老中青”三组,老一辈专家有王伯祥、孙楷第、俞平伯、余冠英、吴世昌、钱钟书、吴晓铃、范宁;中年一辈人有乔象钟、胡念贻、曹道衡、蒋和森、陈毓罴、刘世德、邓绍基、梁共民、吴庚舜、王水照;年轻一辈人有许德政、张锡厚、陆永品、徐公恃、董乃斌。当时全所公认,古代组力量最强,全所(外文所分出去以后)三位“一级研究员”,组内占其二(俞平伯、钱钟书),另一位便是何其芳。全所六位“二级研究员”,组内占其四(王伯祥、余冠英、孙楷第、吴世昌),另二位是蔡仪、唐弢。总之,老专家云集,连中年人也多已崭露头角,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知名度,如胡念贻、曹道衡等,在各种报刊上经常能看到他们的文章。  相似文献   
89.
刘盥训(1876-1953),字孚若(后自改为扶弱)。山西省临猗县陈家卓人。清末拔贡。自幼随其在曲沃县经营油店的生父刘子俊生活。稍长出嗣于叔父刘子秀(清咸丰辛酉举人,时任宁武府儒学教谕),遂就学于宁武。秉性方正,聪敏好学。初人太原令德堂,后就学于北京优级师范学校。1904年,适逢清朝最后一期科举考试,因父去世丁忧,未能应试。盥训先生师范学校毕业后。  相似文献   
90.
杨乐生 《文史月刊》2005,(11):43-43
提起我国新文化旗手的鲁迅先生,家喻户晓,均知他的道德文章是我们青年人的师表:殊不知鲁迅平民化的日常生活也是我们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