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8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万荣 《江汉考古》2006,(1):94-96
近几十年来,一批又一批战国秦汉简帛在地下沉睡两千余载之后,重新面世,蔚成了中国出土文献领域的奇观。这些发现,理所当然地引起海内外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和积极研究。刘钊教授的新著《出土简帛文字丛考》(以下简称《丛考》),就是他在十多年间相关研究成果的结集。全书分四章,依次是“楚简帛文字考释”、“秦简文字考释”、“汉简帛文字考释”  相似文献   
72.
2019年10月,邵武市水北镇一都村付家自然村在磨弯山拓宽修建乡村公路时,发现宋代砖石结构单圹竖穴分室合葬墓一座,清理出土碗、盏、铜镜、石砚、银发簪、铁帽饰共计9件器物。对该墓的形制、出土器物的研究,为本地区宋代墓葬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详实资料。  相似文献   
73.
红色旅游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革命老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提升的重要工程,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运用传统的文献研究和知识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利用VOSviewer、CiteSpace、Gephi软件对中国红色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成果集中在经济学、社会学、农学、地理学四大学科,经历了萌芽、波动增长、快速发展3个时期,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地区的高等院校及作者是研究主要力量,但还远未形成强大的核心作者群和研究机构;(2)研究主题集聚在红色旅游的基础理论、可持续发展对策、旅游开发、红色旅游者、旅游地空间格局5个方面,其中红色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为前沿议题,研究方法已由最初的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方法转变;(3)未来中国红色旅游研究应完善理论体系、优化红色旅游发展水平和效果效应的评估模型、总结红色旅游者的行为规律、重视红色旅游与文化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揭示红色旅游地的多尺度空间结构特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旅游研究范式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4.
敦煌汉简出土时间早、数量庞大,直接促成了近代简牍学的产生。其内容包罗万象、语言文字资料丰富,又为二十世纪简牍学的发展提供了资料支撑。进入新世纪后,在“融通汉唐”的史学潮流中,作为连接简牍学、敦煌学桥梁的敦煌汉简,将成为简牍学甚至整个出土文献学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的突破口,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5.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又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将近2500年的建城史,1700年的建都史,号称"六朝古都"、"十朝故都"。南京的地方文献是中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我国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外交史和民风民俗的重要资料。在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指导下,配合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传承、弘扬南京历史文化,提升南京品位,扩大南京知名度,也有利于当前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6.
偃师商城之宫城即桐宫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方 《考古与文物》2006,(1):50-52,94
史籍记载:商汤“剪伐夏祀”,“设都于禹之绩”,“作宫邑于下洛之阳。”汤灭夏而兴建的这座新都即考古发现的偃师商城。这座商早期城址乃古毫之一,汉以来学者习称之为西毫。自偃师商城发现以来,学术界有言其为桐宫者。笔者认为,桐宫之说确有其据。但桐宫却不能概指偃师商城,因为桐宫应仅系偃师商城的宫城。本文主要依据考古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申述偃师商城之宫城即桐宫的五点理由。  相似文献   
77.
陈豪  丁雨 《华夏考古》2021,(1):96-105
从现有考古材料来看,与前代相比,宋代墓葬体现的等级制度并不明显,而官员墓葬似恰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原本应当尊奉制度、为民表率的官员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官员并未向下传递上层的丧葬文化,反而被出身之地或归葬之所的富裕平民阶层同化.由此使其地下墓葬部分呈现出“地方化”的特征.而这一情形,所反映的可能是两宋时期,民间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78.
郭辉 《文物春秋》2022,(5):84-96
天津博物馆新入藏一批涉及近代天津行营机器制造局的档案文献。通过分析这些文献资料可知,天津行营机器制造局全称为“北洋海防淮练各军行营机器制造总局”,主要服务于北洋海防建设和淮军,是在李鸿章的扶持下迅速壮大的。这批材料还涉及天津行营机器制造局的早期管理人员的更迭及用工管理规定,为进一步了解该局历史和管理运作以及天津洋务运动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9.
作为宋代家礼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朱子家礼》不仅与宋代官僚士大夫积极推动的礼仪教化实践、北宋时期家礼的发展趋势紧密关联,更与宋代国家礼制教化的推进直接联系在一起。北宋时期官僚士大夫群体对推行礼仪教化民俗逐渐形成了清晰认知,家礼修撰日趋接近庶民层面,并由此促成国家层面的礼制下移意识的明确及官方礼制的庶民化。北宋家礼与国礼的交接极大推进了南宋时期官僚士大夫的家礼修撰意识。《朱子家礼》直接简化、删改古礼之框架体系,旗帜鲜明地宣示为广大士庶民众修礼的意图和有助于国家推行礼教崇化导民的主张,成为充分考量普通庶民生活实际、规范冠婚丧祭诸事和日常居家生活的士庶通礼。《朱子家礼》的仪制规范走出了"行于自家"的范畴,广泛扩展于士庶社会层面,家礼由此上升到了国礼,官僚士大夫群体的礼教意图、官方礼制的下移趋势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和演绎。  相似文献   
80.
刘向培 《中国地方志》2020,(1):55-61,M0005
方志为一地史事之渊薮,其中所载宋代学记为研究宋代官学、书院等教育组织的重要文献,不过因其分散保存在不同方志中,使用起来十分不便。曾枣庄、刘琳主编的《全宋文》收录了宋代绝大部分的记文,对宋代研究颇有助益,然此浩大工程难免挂一漏万。如《长洲县学记》为迄今所见宋人俞掞唯一存世文章,徐鹿卿《罗必元故宅记》等记文对宋代书院、祠堂、家族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全宋文》皆失收,今据相关方志对此9篇文章进行补遗,以期为宋代相关文献研究提供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