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朱彦民 《南方文物》2010,(2):103-107
<正>一.作者王宇信先生简介王宇信,男,1940年出生于北京市平谷县和平街。1956年初中毕业于北京平谷中学,1959年高中毕业于北京良乡中学。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9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先生研习甲骨文字。研究生毕业后留  相似文献   
52.
杨自强 《古今谈》2010,(2):50-54
有学者曾把高校里的教授分为四种:学问大名气也大的,约1%;学问大名气不大的,约5%;学问不大名气大的,约20%;学问名气都不大的,约70%一80%。如果按这样的分法,那么,朱希祖、朱锲父子在当年绝对是属于第一类,而现在则大概要放在第二类里了。历史有时其实并不公平,  相似文献   
53.
治学,需要端正态度,确立目标,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做学问、做什么样的学问、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做好学问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54.
禾土 《陕西史志》2001,(1):23-24,15
一、梁启超其人 提起“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大家都熟知他在近代史上与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是维新派领袖之一,以“康梁”并称于世。晚年在厌倦了政治以后,他又致力于讲学与著述,在清华、南开、东南诸大学纵谈时政,阐释文化,演讲学术。他广泛的学术研究成果,显示了他广博的兴趣、炽烈的“学问欲”和卓越的秉赋。  相似文献   
55.
凌敏 《中国史研究》2023,(1):168-182
与国内报道不同,所谓《论语导读》并非17世纪的出版物,而是法国医生、哲学家和旅行家弗朗索瓦·贝尼耶1688年遗作的抄本,直到2015年才正式出版。这份法文抄本的准确译名应为《孔夫子或王子的学问》,译自1687年来华耶稣会士在巴黎刊行的拉丁文著作《中国哲学家孔夫子》。本文以耶稣会士的拉丁文著作为参照,分析贝尼耶法文译本的不同取向,认为贝尼耶法译本虽脱胎于拉丁文本,但转向儒家哲学的政治学方向,强调孔子的“立法者”身份,赞赏以“孝道”为基石的中国古代治理模式,构建出一个无需仰仗基督信仰,仅靠儒家伦理道德就能实现良好治理的中国形象。《孔夫子或王子的学问》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如何以一种曲折的方式进入西方主流知识界,参与到知识全球化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56.
放弃是一种英明的选择,是一种壮举。放弃是美好的。只有会放弃的人才会成功。“放弃”并非任意地丢弃。“放弃”是有意地、有选择性、目的性地舍取。  相似文献   
57.
"教书育人"是教师所肩负的神圣职责,教师要切实担负好这一职责的重要保障是其良好的职业素质。高职高专教师职业素质水平高低则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良好的职业素质体现为"学问之师"和"道德之师"的统一。  相似文献   
58.
刘进宝谨案:2011年12月10日是日本著名唐史学家、敦煌学家池田温先生的八十寿辰。为此,池田先生的部分同事、学生,即土肥义和(国学院大学名誉教授)、窿添庆文(立正大学教授)、小口彦太(早稻田大学教授)、金子修一(国学院大学教授)、任大熙(韩国庆北大学教育科教授)、坂上康俊(九州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大津透(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于2011年4月27日在东方学会会议室就“池田温先生的学问与人生”进行了学术座谈。窿添庆文教授主持了座谈会,池田先生本人也参加了座谈。  相似文献   
59.
与19世纪偏向于起源论不同,20世纪的民俗学是以变迁过程为中心的民俗学。将变迁过程定为目标的正是柳田国男。柳田排除了起源论,但是他将重点放在了过去的变迁上。柳田国男的民俗学是在野的学问,柳田等研究者带着自己的问题意识投身民俗学,方法论尚未确立,潜藏着种种可能性。1958年,民俗学的专业教育开始进入大学,学院派民俗学成立。这是在以大学为中心的公共研究机构中再生产的民俗学,形式上得以完善,对柳田国男的方法也进行了恰当的整理并继承下来。但是,研究者没有将自己的问题意识和使命感融入其中。20世纪的民俗学包括前半期的柳田国男民俗学和后半期的后柳田国男民俗学两个部分。这两者之间,作为在野的学问的民俗学和学院派民俗学虽然互相对应,但是都受到柳田国男的制约。尤其是后柳田国男时代的民俗学,虽然以从柳田独立开来为目标,结果却变成强调柳田国男的民俗学研究的无缪性,以向柳田民俗学回归为目标。21世纪的民俗学应该成为从柳田国男那里解放出来的新的民俗学,也就是超越一国民俗学的民俗学。  相似文献   
60.
中国最大的糟粕,就是所谓做人的学问,中国人缺乏的是率真和纯粹。四周充斥着各式各样、似是而非的做人做官的学问、庸俗管理的学问,其祖师爷都是厚黑学和潜规则。从这些学问那里,我看到的都是争先恐后的、创造性的无耻。我经常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怎么那么多教人做人的学问里边,都不教人怎样做一个正直、正派和有道义的人,反过来都教人怎么做一个圆滑、世故和不吃亏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