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成书于西汉文景之世的<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兼容并包儒道墨法等各家学说,努力为汉代长治久安构造思想体系,其主题表现为从清静无为到奋发进取的转化,其合理价值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2.
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化中的精华,并加以改造创新:1.吸取古代知行观,创立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系统地改造和扬弃了中国传统的知行观,并把“实事求是”从学风用语变为哲学命题,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思想原则和工作路线。2.吸取古代民本思想,创立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73.
五权宪法论是孙中山先生宪政思想的核心,是在现代中国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既超越西方民主政治理论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宪政理论.它的形成是中国现代宪政运动的基本标志,在中国现代宪政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前,在中国古代文明暨国家起源研究中,一些西方人类学理论,包括现在一般人所称的酋邦理论、早期国家理论,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并在学者的实际研究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曾经指出,这些理论对于促进我国学者的思考,开阔我国学者的眼界,是十分有益的;这些理论中所包含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也应该认作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学说的补充和完善,不应当将它们与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而应当善于撷取这些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75.
刘成 《史学月刊》2008,4(3):75-83
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同源的,社会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运动内部改良派和修正主义观点不断发展和系统化的体现,其发展变化主要根源于西欧国家变化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条件.社会民主主义在变化的现实面前不断地调整和变革,从而作为欧洲社会民主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一种政治学说而保存至今,从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起源上可以窥见端倪.  相似文献   
76.
论孔子学说     
吴江 《炎黄春秋》2008,(8):33-40
今有“论语热”,探讨孔子学说,宣扬传统文化,善事也。究竟什么是孔子之学?兹从旧作中摘出一些段落,供“百家”评议。 ——作者注  相似文献   
77.
李传玺 《江淮文史》2008,(1):162-173
“翁之所恃无有焉,斯文不死道常存。”这是南宋理宗赵昀宝祐元年(1253年)癸丑科武状元程鸣凤在游历婺源朱熹故里凭吊晦庵(朱熹号)亭时所写的诗句。该诗对程朱理学对儒家学说的复兴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也隐含着归隐后立志办学从而弘道的坚定志向。  相似文献   
78.
井田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引起过长期争论.井地制不等于井田制.井田学说的中心点是均田,井田制以并田学说定位,同时必须包含均分土地、私有产权、规定税率三个要素.中国古代私田的普遍化是通过国家政策得以实现,而这个政策所依据的理论,又是由孟轲恒产论和"必有圭田"说从根本上做出解释.私人占田到一定时期,就出现土地兼并,导致占田不均.解决占田问题的措施有限田令、均田令、王田令等,提出的方案如农地自耕农化等.农地问题在任何时代都是围绕着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它又涉及两个不同问题.一是就业人数与耕地面积的关系,二是生存人数与耕地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王世儒 《神州》2008,(3):22-27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以歌颂"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论文,深刻而有力地影响了我国的一代知识分子,使他们逐步走上了马克思主义者的道路。其中,最卓越的就是毛泽东。李大钊为毛泽东提供了在北大任职的机会,使毛泽东得以在北京大学旁听课程1918年夏,毛泽东自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为了继续求学,他与蔡和森等人在湖南组织了一批青年,准备赴法实行勤工俭学。同年8月19日,毛泽东和20多名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到达北京。赴  相似文献   
80.
罗章龙 《神州》2008,(3):42-47
李守常同志英勇就义以来,每当忆起和他朝夕相处、共同战斗的岁月,他那谦虚、持重、英姿勃发而又气韵沉雄的音容笑貌,总是使我激动不已。自从我进入北京大学起,就亲聆他的教导,直到1926年9月我离开北方止,前后历经4年之久。我与他谊兼师友,肝胆相照,所受教益,终生难忘!我在中学时代,就从《新青年》杂志上读到过李先生的学术与政论文章,心仪其人,却又无缘晤见。1918年9月,我考入北京大学后,在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