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篇
  免费   0篇
  12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心得,对有关元代青花瓷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纹饰、胎釉彩及制作工艺等均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是鉴定元代青花瓷器的关键。另外.了解并熟悉元代青花瓷器的仿造情况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02.
过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中国古代和中古社会称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主要是为了证明"五种生产方式"理论对于中国的适用性,同时也是出于革命的需要,要给社会定性.从而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之说长期成为定论.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学者挑战传统的"五方式论",奴隶社会非人类历史必经阶段以及中国历史上不存在奴隶社会的观点已成众多学者的共识,但是中国有无封建社会(另一种说法是中国中古社会是否为"封建社会")的问题尚未解决.近来对此的讨论逐渐升温,表明学界日益发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3.
近年出土的<邿公典盘>应该是解决了部的国姓问题,但随之披露的<邿中簋>又与盘铭提供的线索发生了冲突.这一冲突造成学界对邿国之姓的认识形成了分歧,分歧的关键在于对先秦时期的女子称"子"及此一时期与媵婚制度相关的媵器制度理解的差异.通过对有关的文献材料和古文字材料的梳理,可以对何以认定邿为姜姓作出合理交代.  相似文献   
104.
清代著名学者戴震和章学诚,曾为修志发生过一场激烈争论。后人根据二人争论中涉及的“史”、“地理”等概念,认为这是方志属于历史学还是地理学的争论。但文章认为,只要认真分析历史与地理学科的形成过程和二人争论的有关问题,就可以发现,二人争论有性情和学术背景不同的原因.也有对修志争论体例的不同认识,但是没有涉及方志学科属性的争论。方志的形成与现代学科的形成是两个不同的历史过程.章、戴之争与方志学科属性无关。  相似文献   
105.
106.
再探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铜时代有无失蜡法铸造工艺,曾侯乙尊盘是范铸还是失蜡法铸造,已成为热门话题。持失蜡法铸造观点者,理由大抵为,众多专家发表过许多论述其为失蜡法铸造的论文,且早经相关权威部门明确定论。而否定尊盘为失蜡法铸造的理由颇为直接明了,即尊盘上的范铸特征清晰无误,毫无失蜡法铸造的任何痕迹。2006年10月15日,来自多个单位、不同学科的专家从多个角度对尊盘进行了联合研究。经考察、信息采集、分析和讨论,再次一致确认曾侯乙尊盘的制作为传统范铸工艺。  相似文献   
107.
以其独具的地理优势,巴蜀当是佛教最早传入的地区之一,时间则至迟不应晚于东汉中期.其初传入,挟带一整套的地狱观念,佛陀是作为地狱救赎者的形象被组合在昆仑信仰系统中.之后,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渐加深,佛教作为一种独特的信仰体系方才逐渐从昆仑信仰体系中独立出来[1].  相似文献   
108.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的史学理论研究也走过了30个年头。今年我们已刊登了多篇文章,对史学理论学科的出现和发展进行了回顾、对未来进行了展望。这一期我们又组织了3篇文章,分别从史学理论学科建设、西方史学理论研究和史学发展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回顾。这些文章从某一视角对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现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这些问题能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9.
康德依据目的论的判断构筑了他的历史哲学的基本原理,这种目的论的判断旨在统一自然与人、必然与自由,并把这种全体的统一视为人的存在的第一原理。人的历史显现为一种人与自然的结构关系,而在这种结构关系中,自然的必然性与人的自由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人类历史是自然的计划和人的自由的实现。自然不仅拥有极其隐蔽的意图,而且试图通过人的行动,即合目的的自由意志来逐渐实现植根于人的自由的道德人格。康德历史哲学具有双重底蕴:一方面,倡导实现永久和平,贯彻普遍法,建设公民社会和国际联盟;另一方面,倡导实施普遍的道德教育,实现道德人格,创建“人间神国“这一目的王国。  相似文献   
110.
书籍的命运     
书籍产生的条件在于人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探求,对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的科学考察,是经验的总结。千百年来,书籍就像一支火炬,引导无数的探索者,追求真理,追求知识所达到的必然且崇高的境界。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上,书籍的经历却是多灾多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