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1篇
  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2008年10月18日-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和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共同举办的"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对话:人类社会早期文明演进的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吉首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942.
在日益广泛与快速的国际移民潮流中,劳动力、资本、技术与知识等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与更深层次流动与组合,形成一些前所未有的现象,变化之快令人应接不暇,随之催发源源不断的学术激情与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943.
《收藏家》2009,(8):94-94
“传统与创造——阮荣春中国画巡回展”,2009年7月8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首展。今年10、11月还将在上海、山东、浙江、江苏展出,并开展相关学术研讨活动。此展是继2007年“气韵格法·阮荣春中国画三地巡回展”后,画家对其艺术主张及探索的再次总结和全新亮相,重在强调当代语境下传统与创造的内在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4.
一 66年前的2月,热带雨林的海风,轻拂着海南丛茂的椰林,潮润的气流和雨丝,也将尘埃一层层滤去,将清新翠绿的海南留在南海的洋面上。汤集祥就出生在海南这绿意四射的季节。对汤集祥来说,幼时的家庭熏陶和老师培养,确使他获益匪浅。这氛围,也让汤集祥自幼时起就对书法、文学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是从那时起,他的学业,特别是他的作文和文化课也开始在同学中名列前茅。就这样,在新中国处处荡漾着的乐曲声中,汤集祥顺利完成了高中的学业,于195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著名的武汉大学法律系,开始了他大学的学习生涯。  相似文献   
945.
《旅游科学》2005,19(4):78-78
《旅游科学》是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旅游学术研究专业期刊。全年6期,双月末30日出版,全国邮局发行。2006年的《旅游科学》,将继续保持严谨的学术内涵和朴实的编辑风格,注重旅游理论与应用研究,力求把握发展脉络,反映业界动态,关注行业焦点,探寻发展趋势。热忱欢迎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管理机关、旅游行业的作者赐稿。  相似文献   
946.
张舜徽论清代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舜徽赞赏清代学者的通人之学,表彰扬州学派治学能“创”能“通”,这对打破学术研究分工太细的狭隘现象,是有现实意义的。他还总结了清代学者实事求是的治学之道,认为是比较接近科学的方法,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张舜徽评判清代学术的治学趋向,分为“清初”、“乾嘉”、“道成以下”三个时期.赞扬清代学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张舜徽还对清代学术有关的史实和学术界尚存争议的问题,进行了精细考证,突破前人成说,提出己见,充分显示了他的朴学功底和严谨的学风。  相似文献   
947.
多维视野中的"革命"--西方"革命学"研究历程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泽壮 《史学月刊》2005,127(4):85-95
20世纪的西方学术在融合和分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西方现实需要的强大推动下,兴起了众多交叉学科和研究领域。如“现代化”理论一样,“革命”也是西方学者多角度、多层面地加以探讨的活跃领域之一。西方学者真正以比较客观、公正的态度研究“革命”是自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迄今为止大致经历自然史阶段、一般理论、结构—功能理论和行为主义革命理论等四个阶段。其研究方法和取向各不相同,反映了西方“革命”研究的多维视野。  相似文献   
948.
严格地说,这不是一篇探讨民俗学基本理论的文章,而是作者用瑞典语写成的博士论文——一项从民族学、民俗学角度出发的关于瑞典照明史研究的综述。惟其如此,这篇文章对中国的民俗学研究才更有启发意义。没有详细的史料堆积(对许多中国读者来说,瑞典人历史上经历的照明技术的改变并非他们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但是作者关于选题的学术背景和理论框架有详细的、轮廓清晰的描述。自然地理条件给瑞典带来的戏剧性的冬夏光照条件的差别,使作者能够相对容易地将照明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节奏和对时空感知的影响凸现并加以分析。通过对瑞典照明史的个案研究,作者在不同的层次上提出了可以观察和切入民俗生活与照明技术之间关系的角度,这些研究视角都可以为观察和分析中国历史上与当代的民俗文化现象提供很多启发。作者提出的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思考,如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技术进步的悖论、图片资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等都在近年来成为文化研究以及技术史领域内经常被讨论的话题。现代化技术和技术产品的日新月异及其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介入和渗透,使得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成为民俗学者、文化史学者难以忽略和回避的问题。目前国际汉学界中从事类似研究的项目有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中国日用技术的历史与人类学研究”(Alhagstechniken Chinas,Mareile Fhisch)、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现代物品:1870-1950年中国的物质文化和日常生活”(Things Modem:Material Culture and Everyday Life in China(1870-1950),Frank Dik6ner)等。  相似文献   
949.
2005年9月10—12日,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在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9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三大议题分为三组进行了讨论。其中,第三组代表围绕“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这一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文谨对这一议题的研究和讨论情况作一综述。一是以侨乡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厦门大学庄国土教授的论文《论中国海外新移民:以近30年福州移民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福州的合法移民和偷渡客为例,讨论了近30年来中国国际移民的动机、…  相似文献   
950.
通过追述洛阳寺庙的兴废 ,凸显佞佛之风的危害 ,以期东魏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是杨之撰述《洛阳伽蓝记》的旨趣所在。《洛阳伽蓝记》之所以采用文注分列的编纂体例 ,更有可能受启发于当时经史书籍的类似措置。明末清初以降 ,该书主要得益于传统学术的转型 ,而日益受到学界的推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