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河北省、市两级方志办的领导 ,出席河北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的同志们 :我这次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秦其明秘书长、田嘉副秘书长及指导小组办公室几位同志一起来承德市 ,就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法规性文件的制定等问题进行调研 ,由于河北省有关领导的热情关照 ,省方志办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安排 ,全省 11个地级市方志办主任的认真对待和充分准备 ,使我们了解到了基层的真实情况和想法 ,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受到很多启发 ,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通过这件事 ,我们再一次看到 ,尽管目前河北省方志办的级别还比较低 ,但工作标准和效率却很高 ,而且人…  相似文献   
42.
《福建史志》在办刊中坚持了正确的办刊思想,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促进了福建史志事业的健康发展,繁荣了史志期刊园地。该刊兼备指导性、理论性、学术性、服务性,既照顾了学术发展得求,又能根据读者、市场和时代需求,及时调整刊物内容、结构,调整经营战略,使刊物的选题、内容、结构、学术水平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在办刊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相似文献   
43.
征稿启事     
《陇右文博》2009,(2):13-13
《陇右文博》是由甘肃省博物馆主办、面向全国文博考古专业的综合性学术性刊物,主要反映甘肃省以至西北地区文物考古新发现和科研成果、文博考古事业各个领域的工作,旨在总结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形势下搞好文博工作的经验,挖掘、总结历史上西部大开发的物证和经验教训,活跃文博战线的科学研究风气。  相似文献   
44.
志书资料性和学术性问题辨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分析了方志界提出志书学术性问题的原因,阐明了志书资料性和学术性之间并非互相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剖析了“有论才有学术性”观点的片面性,提出志书的学术性寓于资料性之中的观点,进而得出资料性是地方志的首要属性,地方志应定位为“资料性述”的结论。章还指出,要正确认识地方志的定位,还必须走出学术研究的成果就是学术作、资料性述的地位比学术作低这两个误区。  相似文献   
45.
凡庄 《收藏家》2004,(3):5-6
为弘扬传统文化,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政协等单位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等参与的“广东历代书法展览”于2004年1月17日上午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广东省的各界领导和文化名流参加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46.
地方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化载体,为传承几千年的化精髓做出了自己独特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地方志发展到今天,成为社会主义先进化的组成部分,继续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当前,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支持方志工作,积极编纂本地区、本部门的方志,使方志这一古老化又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同志在200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对地方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使志书编纂真正上升为科学体系,当成一门学术工作来做,一本好的志书就是一本学术专。只有具有高度科学性、化价值的名志、佳志才可能流芳百世,为当代人资政,为后代人借鉴。”要使志书成为学术专,就必须极大地提高志书的学术性。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从总体上说普遍存在着学术性不高的问题。为此,笔不揣冒昧,拟就如何提高志书的学术性略陈管见,就教于修志界同仁。  相似文献   
48.
任何一本作,要想成为具有学术性、知识性的佳作,都离不开丰富翔实的资料。年鉴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一个地方、某个行业的综合性百科全书,资料的重要性更是可想而知。因为一部年鉴如果缺乏丰富翔实的资料,即使框架设计得再好,也将失去它存在的价值。如果将年鉴比喻成一座大厦的话,那么资料就像一块块砖石。没有大量的砖石,大厦便无法盖起,没有大量有用的资料,年鉴也是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49.
征稿启事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4):F0004-F0004
  相似文献   
50.
占卜相命古已有之,认真起来,至少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典籍载,周文王被囚狱中,演“文王课”,也就是占卜给自己测吉凶。而后,估计这“文王课”理论化系统化且有“学术性”了,就被编成了《周易》,再而后,《周易》又被后世奉为经典而称之为《易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