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明末清初,中国有很多文人如徐光启、熊明遇等与西方来华传教士交往密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游艺在清初的时候师承熊明遇,从恩师那里了解了很多西方先进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与中国传统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很多新观点。《天经或问》是其较著名著名的代表作,书中涉及到一系列气象学知识,被誉为中国气象学启蒙之作,该书在国内外都有较为广泛的影响。此外,游艺在其师的基础上绘制了天气现象图,促进了当时人们对气象的新认识。游艺对我国古代气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我们在进行气象科技史研究时应对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2.
正幼儿的天性爱玩,而他们的"玩"实际上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的,或者说他们的生活就是一种游戏,游戏是他们生活的基本方式。有人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我们应该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游戏活动特点,选取适当的游戏  相似文献   
73.
正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准备、有组织的知觉。科学家观察事物时,总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观察目标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最后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别人之上。"巴甫洛夫指出:"应当先学会观察、观察、再观察。不学  相似文献   
74.
DIY自助烘焙     
正我品尝过香气扑鼻的蛋挞,美味无比的披萨,软滑绵密的巧克力蛋糕,那香甜的味道,馥郁的香气一直是我心中最美的回忆。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想要亲手做出让人享受的味道。经过漫长的等待,星期六的下午姗姗来迟。我怀着兴奋、期待的心情前往"爱之屋"烘焙坊。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阵饼干诱人的香味,不禁感叹:"哇!真香!"再看看旁边  相似文献   
75.
正孩子:妈妈现在跟你说的这些话,只是我现在的想法而已。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不敢说我现在的想法一定正确,你长大以后可以去修正它们,但这是我现在最想对你说的话。常识孩子,人要有常识,要懂得社会上最基础的东西。你刚刚上完幼儿园时坚信的那些道理,妈妈希望你长大以后也坚信如初。比如,任何事情要有秩序,要排队,要有先来后到。人越是长大,越是容易变得对很多事  相似文献   
76.
读秋     
正嗨,你还记得吗?我们在秋天的记忆。在充满诗意的秋天,我们总喜欢手挽手,肩并肩地走在山里的小路上,喜欢用脚去踩出"咔嚓咔嚓"响的树叶,喜欢在刮风的时候迎着风前进,你说这样有种乘风飞翔的感觉。我喜欢看着你利落的短发被风捧起来,我笑那是鸟窝。你不服气,在一旁瞪着我。腮帮子鼓鼓的。你的眼睛不瞪也是大的,你就是"大眼睛小  相似文献   
77.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旋律,问题意识的培养则是实现这种学习方式转变的最佳途径,应当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敢问、善问、勤问、乐问的习惯  相似文献   
78.
白干20年     
正1908年,美国年轻人希尔在报社做记者。一天,他接到任务要采访钢铁大王卡内基。希尔为此做了充分准备,采访进行得很顺利。快结束时,卡内基突然问:"你是否愿意做一份没有报酬的工作,用20年去研究世界的成功人士?"白干20年?希尔犹豫了一下,可他知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答:"我愿意!"卡内基继续问:"你真的愿意?"希尔诚恳地点点头。第二天,卡内基就带着希尔采访了发明家爱迪生,后来又介绍他认识了许多政商界的名人。在这些人的引荐下,希尔又陆续采访了许多成功人士。那之后,希尔开始潜心研究这些成功者的智慧和经验,这期间他只能靠很少的  相似文献   
79.
交通枢纽的作用在这里呈现出世界上最奇特的悖论:它曾是欧、亚这两个互不熟悉的世界互相幻想的交错地带;它既是亚洲的腹地,却又是文明中心的遥远边缘;它处在最开放的道路枢纽处,却保有最缓慢的进化过程;在这里经过的财富不计其数,却没留下任何痕迹。这里是帕米尔高原。  相似文献   
80.
钱泰吉与其堂兄钱仪吉均为清嘉道以降嘉兴地区较为突出的文人士大夫代表,因字号中皆有"石"字,而并称"嘉兴二石"。历来对二人的研究多集中于各自的诗文创作及藏书等领域,而对于兄弟之间频繁书问往来这一现象,鲜有问津者。今查考二人现存往返之书信,其内容博涉修身、理家、治学等诸多方面:如详述生活琐事以申发昆仲情谊,通过著述讹误的纠谬与学术观点的论评以砥砺学问,并由此展开对家族文集整理的探讨以达到世守清芬的家学宗奉。透过这些材料,可以明晰钱氏家学渊源之所在,同时有助于今人全面客观地评价"嘉兴二石"之学术成就,更为反观当时浙江地区世家阶层的家学风气提供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