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风景名胜》2015,(3):20
走进三月的婺源,蓝天、青山、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青砖、黛瓦,那天人合一的生存因子,犹如一幅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呈现出梦幻般的世外桃源,展示了世所罕见的田园乡景,令人有着归真返璞和超凡脱俗的感觉,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对中国许多地方来说,油菜花也许没什么特别,但于婺源,它如奔腾海洋般开得漫山遍野、令人惊叹。"莺飞草长三月天,油菜花开满山间",当春的细雨润湿了婺源的山峦,油菜花也  相似文献   
102.
栖于山水间     
《风景名胜》2015,(2):140
走得多了,便会寻找自己心中最爱的民宿。慢发现,做民宿其实是一种融合的艺术,在质朴与丰富间收放,在自我与环境间张弛。一种对审美的坚持,一种对生活的态度,都是在民宿能感受到的美好。  相似文献   
103.
"橘逾淮而北为枳"见于《周礼·考工记》,《淮南子·原道训》则有"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橙"之语,故橘北移有枳、橙之异,后流为橘有二变说。本文从经、子语境考察枳、橙之异及橘化枳的问题,认为:二书中枳、橙差异的表述,出于百家异说的风气,本为同义相代;"橘逾淮而北为枳"后来成为伪常识,历代经学者的解释,皆本《周礼》"此地气然也"之说,而子部之书,对经书中的这一命题不仅怀疑,而且从植物分类的角度提出橘枳不同种、橘枳不能化的看法,此看法得到移植和嫁接实践的证实。比勘经、子语境中两种认识的差异,可见中国传统学术特点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4.
明代官方编撰朱元璋出生前后圣瑞的年代,大致是在永乐初期;圣瑞编撰的依据,主要是采用了北方民族感光诞子的传说以及宋元时期汉人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在永乐初期以前,即在朱元璋在世之时,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圣瑞之说,而与此相关的人物、地点以及遗迹等等,更是无从谈起。但在永乐以后,这一传说却在广为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内容上的扩充和地点上的变化,最终出现了引起争议的新文本。  相似文献   
105.
徽州人在《近思录》及其整理本的传播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汪佑汇辑朱熹之言,增入《近思录》各卷末,合编为《五子近思录》十四卷。此书"大成全观","朱子集大成之梗概,昭著于世,而四先生之言,益有所论定折衷"。汪佑此编在清初朱子学传承发展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使程朱之学思想内容更趋完善。汪佑《五子近思录》面世后,重刻者接踵而至。其传刻本之多是任何一本《近思录》续编本难以企及的,推动了程朱理学学术思想的盛传。  相似文献   
106.
徐勤玲 《南京史志》2010,(10):30-31
今年,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其中语文单科成绩是106分(满分120分),较之初中一年级的80多分,儿子的语文成绩可以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儿子语文成绩的提高,最主要的应当归因于他个人的努力,除此之外,我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儿子学习语文过程中,当他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为他提供了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07.
商代甲骨文、金文以及两周金文中都存在"女"和"母"混用不分的现象[1],二者的区分在大部分文例中都可以依据上下文语境加以推定.但金文中有一些文例,按一般看法颇不可索解.金文中有一种"族徽+女或母"的文例,如女簋(3083[2])之"女",女簋(3084).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西汉前期,有经学的指导思想,但没有《诗经》经学的范本。即《子夏序》是不存在的,并从六个方面加以证明。二、《毛诗》经学化的过程。三、《毛诗》经学化的模式及其特点与得失。  相似文献   
109.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2):70-72
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积芦灰以止淫水”乃是“往古之时”女娲所建立的又一件伟大功绩之一。在后来的一些古代典籍里,把这件事省略记载为“湮灰止水”或“积灰止水”;更有时间在后的《补史记·三皇本纪》把它记载为“聚芦灰以止滔水”。  相似文献   
110.
本文讨论了邿子中(古缶皿)的名称和部国的姓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