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也谈“虎子”与“马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文献考证,结合出土虎子器形分析,认为汉魏南北朝墓葬中常见的“虎子”,与唐以后文献中常见的“马子”,当属两种不同器物。“虎子”为男用小便器,而“马子”则为女用溺器。并明确提出,“虎子”在唐代并未因避李虎讳改称“马子”,而是改称“兽子”。  相似文献   
32.
现存《毛诗序》并非汉代儒生凭空臆造。它的内容传自孔子,文章成于子夏,子夏之后,毛公和卫宏都可能对序文内容做过较大的调整与发挥。就孔子而言,他对《诗经》诗歌内容的理解可能来自周代史官。这些史官在周代采诗活动中,最早保存了当时诗人作诗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33.
午子观     
《陕西史志》2004,(6):56-56
午子观位于西乡县城东南30公里的午子山上,据《西乡县志》载,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妃进香拜轮之处。山上现存的碑碣记载: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重建“诩圣保真君殿”(即上观正殿)、药王殿、娘娘嫒阁、福寿殿;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重修下观,并由下观到上观,沿途小道上铺砌石阶;武宗正德二年(1507)重建中观,  相似文献   
34.
薛德林 《新疆钱币》2004,(2):56-56,F003
我收藏到一枚“狗娃子”票,是由新疆财政司发行的司库官票,在钱币书刊上从来没介绍过。此票为民国三年发行,长138mm,宽109mm。纸质为白道林纸。红、绿、黑三色石印。整个图案与新疆厅库官票叁年略似,正面图案两边为闭合着嘴的两头黑色小狮子,应  相似文献   
35.
我想我终究会离开这座城市,就像一只长大了的鸟离开那个曾经孵化它的窝。  相似文献   
36.
李锐 《炎黄春秋》2004,(7):41-42
崔军同志这本回忆录很有史料价值。书名就叫《田夫之子》。崔田夫,作者的父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北的农民领袖。书的开篇即写到这个长工之家,在大革命时期父亲怎样参加农会和入党的,后来如何奔走革命,以及当年陕北党发展过程中有关的人事等情况。父亲原名崔文宪,田夫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37.
罗新慧 《民俗研究》2004,(2):116-122
“瑶台”之称多见于古代文献,但关于瑶台的起源、其所表现的上古婚俗以及流变情况,学者们尚未做深入探讨。上博楚竹书《子羔》篇记载商人女始祖契之母“游于瑶台”,为解析相关问题提供了线索。以下试做分析,祈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38.
近年出土的<邿公典盘>应该是解决了部的国姓问题,但随之披露的<邿中簋>又与盘铭提供的线索发生了冲突.这一冲突造成学界对邿国之姓的认识形成了分歧,分歧的关键在于对先秦时期的女子称"子"及此一时期与媵婚制度相关的媵器制度理解的差异.通过对有关的文献材料和古文字材料的梳理,可以对何以认定邿为姜姓作出合理交代.  相似文献   
39.
中国东南与太平洋的史前交通工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春明 《南方文物》2008,(2):99-109
一、百越先民航海、舟船的探索 在中原、“中国”华夏人文视野中,“四方”边缘的东南“岛夷”、“百越”以“善于用舟”而著称。《尚书·禹贡》语:“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淮南子·主术训》语:“汤武圣主也,而不能与越人乘黔舟而浮于江湖”;《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载:“夫越性脆而愚,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  相似文献   
40.
任军伟 《收藏家》2008,(2):65-69
明代初期,随着文人书风的逐渐衰落,永乐年闯盛行起了台阁体书风。此后的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四朝一直处于这种书风的笼罩之中。到了成化年间,因文学上的台阁体受到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的冲击,以及后来的“前七子”的拨正,文艺思潮才有一些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