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媒介技术仿佛冷冻了人的记忆.把秀兰·邓波儿永远定格成那个卷发、大眼、笑起来露酒窝、能歌善舞的美国舌由心。这与人们是否看过她的电影无关,也与她本人究竟是何性格无关。直到去世,她都是童星,几乎是惟一的电影童星,尽管距离她最后一部电影上映已经过去75年。  相似文献   
132.
王亚鹏  柳中元 《神州》2012,(35):219-220
媒介融合近来不管是在新闻传播学界还是业界都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根据已有的学界理论和业界的实践,为了提高广电媒体的综合竞争力,2011年8月山东广播台和电视台进行了媒介融合。为了验证媒介融合的优势,我们借此契机,分析山东电视台和电台媒介融合对山东电台收听情况的影响,我们以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的《济南广播收听市场收听率数据分析简报》为文本进行内容分析。2011年8月山东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进行媒介融合,为此我们选取八月前的五个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作为媒介融合前的分析研究范围集合,选取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五个月作为媒介融合后的研究分析范围集合。  相似文献   
133.
饶广祥 《丝绸之路》2012,(14):10-13
广告在短小的篇幅里制造悬念,创造阅读趣味,主要依赖多媒介联合表意。然而,各媒介表意不对应容易造成意义含混,要避免这种情况,则必须依靠定调媒介。定调媒介是广告表意既有趣又有效的奥秘所在。可以说,不理解定调媒介,便无法理解广告。为此,系统地讨论广告的定调媒介,便是广告研究必须直面的论题。本文先梳理了已有的定调媒介讨论的误区,通过广告案例分析,提出广告的定调媒介是商品,并进一步抽象出定调媒介判定的标准:意图定点所在的媒介是定调媒介。  相似文献   
134.
黄庆昌 《南方文物》2011,(3):190-195,202
引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西洋钟表可谓一种地道的舶来品。西洋钟表传入中国是伴随着天主教而来,作为礼品和商品进入中国。钟表自传入中国始就成为东西方之间相互交往了解的媒介,钟表在中国传播和被接受的速度是其他任何西方物品无法比拟的。随着西洋钟表在中国的传入并不  相似文献   
135.
随着新兴媒介的不断出现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对于传统媒介的研究,特别是中国古代媒介的研究日渐式微。而媒介考古学领域的兴起,也在不断暗示当下人们应该加强对于传统媒介的价值传承作用以及吸取“失败媒介”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唐代其他领域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题壁文化的研究尤其是放在媒介考古学视野下进行研究比较稀少。因此文章通过媒介考古学的视野,即物质性、异质性和复现性的角度来探讨作为唐代媒介之一的题壁是如何承担着媒介的作用进行文化传播的,并探讨当时文人阶层的传播意识以及目的。  相似文献   
136.
区域形象不仅综合体现了地区发展的软实力,还是经济增长、民主政治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影响因素和载体.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CNKI刊登的关于区域形象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呈现出20多年来我国区域形象的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脉络的演变.研究发现我国的区域形象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区域竞争力""区域发展""形象设计"...  相似文献   
137.
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网络社会进阶中,移动互联网支撑城市环境的即时共享与未来愿景,非在地的空间感知生成元宇宙类现实/虚拟的城市意象,网络媒介叠加于建成环境主/客观作用的传统经验感知,形成感知拼贴、地方再构、时间重叙、认知分异的意象特征。研究通过梳理互联网语境下的城市意象研究,揭示网络社会背景下城市意象的先验式建构过程,发现了意象节点偏离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峰值区域的一般规律,并归纳了互联网环境下城市意象研究的图片、文本和轨迹等应用素材,以丰富人本主义城市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38.
139.
文章立足新媒介时代“网红打卡”现象,采用实地考察与半结构访谈等研究方法,借助媒介朝圣理论,探索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内涵特征、类型与形成逻辑。研究表明:(1)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是“网络亚文化”现象下的新型旅游地,其产生根植于旅游者的自我身份想象与社会互动需求,反映了年轻群体对旅游空间叙事的个性化解构。其具有生命周期较短、无前期景观改造与设施投入等特征,主要呈现地域意象、影视景观、氛围感知、美食商业等4种类型。(2)旅游者通过媒介化凝视与自主符号化建构方式实现对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虚拟在场,在社会语码、意义与符号等方面形成统一的后现代主义网红叙事话语体系。(3)旅游者基于暂时的圈层认同建立临时共同体,引发群体性互动下的网络朝圣,实现身体从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的穿梭与跨越,在统一朝圣动作与个性化身体实践的双重具身体验中完成身体在场。(4)旅游者借助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景观与空间意义,将自我身体作为图像叙事核心,在景观消费与互动中实现自我身份的想象与建构,通过社交媒体空间的仪式呈现完成自我展演,并再次投射于符号化建构过程。文章关注中国特色“网红”语境下的新型旅游地特征与形成逻辑,为微观尺度的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