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番禺“自梳”始于何时已难确考。乾隆《番禺县志》载:“国朝百年来,番禺一邑,其所称贞女者,志不绝书。而其甚者,相约不嫁,联袂而死。”据此推断,“自梳”至少开始于清初。清代至民国则颇流行。清人张心泰《粤游小志》云:“此风起自顺德村落,后传染至番禺、沙茭一带,效之更甚。”光绪、宣统年间,番禺南村人口多达数千人,一年之中,“女子之出嫁者不过数人”,1909年“甚至无一人出嫁”,形成有人无出的畸形状态,自梳风气之浓,于此可见。  相似文献   
82.
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自靖康年间开始,即连续遭到围破、家亡、夫死的苦难,直到60多岁(有说73岁)离世,都是在凄凉、孤苦的环境中度过的。然而,丈夫去世后,李清照大约在50岁左右的时候,她还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很短、令她懊悔终身的改嫁生活。  相似文献   
83.
邰紫琳  赵晶 《中原文物》2020,(5):102-108
2012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南郊发掘了一座唐代墓葬,该墓为开元六年吏部常选张君夫人元淑墓。该墓共出土女俑21件,其中10件女立俑保存较好,造型别致,与同墓葬出土的其他女俑在造型、制作技法和尺寸上存在明显的差别。本文将其与同时段具有代表性的纪年墓出土的女俑、壁画及线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以期探索开元初年西安地区唐墓中女性形象转变的线索。  相似文献   
84.
女儿国纪行     
泸沽湖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不只有她的天成之美,湖边还生活着我国最后一个母系部落,号称“女儿国”。  相似文献   
85.
美国女黑奴生活状况的历史考察(1661~186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女黑奴在白人世界和黑人世界的生活状况是截然。同的。在白人世界,女黑奴是主人的财产,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是她们的家常便饭,她们是不自由的奴隶。在黑人世界,作为母亲,她们表现出非常的母爱,在骨肉分离随时降临的情况下,在沉重劳动的间隙,她们尽着做母亲、妻子的责任;相对于当时的白人妇女,女黑奴在夫妻关系和家庭生活中拥有较多的平等和较高的地位。这一方面是因为黑人夫妻同处苦难境地更加强了相互体恤,另一方面是因为能干的女黑奴在家里是丈夫和孩子的生活依赖。但是,作为女人的日子是短暂的,从根本上说,她们是女奴。因此,为从女奴到成为永久的自由的女人,女黑奴们从没有停止过斗争。  相似文献   
86.
陈小卡 《广东史志》2001,(1):60-62,73
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曾流行女子自梳不嫁之风气。解放以前,广东的未婚女子一般梳辫子,结婚后束髻。而那些决心独身不嫁的女子,一般都不愿受封建婚姻约束,她们在经济上能够独立,往往三五成群,通过一定的仪式后留着辫子,表  相似文献   
87.
侯杰  马晓驰 《安徽史学》2019,(2):126-133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各地厉行肃奸运动。作为素称有名的女汉奸之一,川岛芳子受到关注。媒体不仅参与了其被拘捕、审判、行刑的过程,而且关注其性别身份的转变,将民族主义情感和历史认知融入报道,产生大量揭秘性、演绎性和批判性共存的报道。媒体报道形成了叙述女汉奸群体的特定话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88.
鞠熙 《民俗研究》2015,(2):81-90
在中国与法国的宗教传说中,有一类极为相似的故事,它们都讲述一个凡人女孩生来美丽,却因宗教信仰而招致磨难,最后舍去身体而获得神性,成为被崇拜和祭祀的对象。这类"凡女得道"的故事与中法两国普遍存在的民间信仰有关,在两国都有相当强大的生命力。对两国同类故事的相似之处进行描述并深入探讨故事的母题细节后,可以发现故事所反映出来的,是中法两国关于女性的身体、家庭和超越等方面截然不同的观念。  相似文献   
89.
张瑾 《史学月刊》2014,(9):116-125
1935年春夏之间,宋美龄随蒋介石首次进入西南诸省。旅途中,她连续三次致函国民革命军遗族女学校学生,讲述川滇黔三省风土人情,阐发个人对国家大事之观察与感悟,以此训导遗族子弟树立忠诚爱国的理念。此三信后辑录为《西南漫游》一文,是宋美龄战前言论的重要文本。以入川的首站重庆为观察点,《西南漫游》所建构的重庆,既是四川军阀防区体制下秩序混乱与各种丑恶现实之代名词,又是沟通西南各省与外部世界的现代交通枢纽。透过该文本,还可看出宋美龄对于地处长江上游的重庆所拥有的富饶资源及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战略意义的关注与认识。  相似文献   
90.
章学诚的女才观有着兼具进步性和保守性的特点,这一方面是受明清时社会上批判传统妇女观思潮的影响,是当时时代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受章学诚"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的影响,极富章学诚自己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