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宗关 汉口宗关好像名头不响,尽管在那一带长大,当时浑然不知来历,当下漠然几近淡忘。过元旦时,探望步入86岁之年的老母亲,在她絮絮叨叨诉说往事时,记忆中的宗关一下被激活了。  相似文献   
62.
杨玉珍 《纵横》2014,(8):32-37
说起郑凤荣这个名字,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比较陌生。但是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讲,她可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她是第一个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女性。  相似文献   
63.
陈思和 《纵横》2014,(11):42-46
记得我们说起了无政府主义,但巴金先生显然不愿意就这个话题深入谈下去,他有点激愤地挥着手,说:“这别去管它,他们要批判一个对象总是要把无政府主义拖去陪绑’的,这个问题以后再说,现在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64.
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昆曲发展史,都不能回避一部伟大的昆山腔传奇——《浣纱记》。《浣纱记》是以吴越战争的史实为依据,创作的第一部昆山腔发展史上影响卓著的伟大作品,它使昆山腔最终压倒三腔,入主宫廷,走向了全国。《浣纱记》的作者,就是昆山的梁辰鱼。梁辰鱼的作品保留下来很多,但是有关梁辰鱼的身世,我们还知之甚少。只有昆山地方志《道光昆新两县志》、《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明代张大复所著《皇明昆山人物考》等书有零星记述。《澜溪梁氏续谱》的发现,为揭开梁辰鱼的身世之谜,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65.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极为严重的朝代之一,宦官作为一股独特的势力,他们除了承担传统的内廷杂务之外,还广泛地参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活动,进而对明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不可避免的也要受到宦官政治的影响,宦官专权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士风——谄媚依附之风和刚正不阿之气节,也对文学创作风格和方式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6.
老舍是文学大家,他的文学功绩世人都已经十分了解,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武学高手,他的第一本书竞然是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67.
中国现代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曾有四个贵州籍会员:谢六逸、蹇先艾、李君毅、杨敬慈。前两位广为人知,而后两位知道的人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顾彭年,他也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抗战爆发后即移居贵州,是贵州著名作家、学者顾汶光、顾朴光的父亲,故可算半个贵州作家。顾彭年早年的文学成就一是白话新诗创作,一是文学翻译,三是文学研究。他与茅盾、郑振铎等有过交往,同时还是我国城市市政建设理论早期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68.
正陈雁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36.9万字,79元陈雁著《性别与战争:上海1932—1945》一书,是在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战争与性别"结项成果基础上修改而成,并被列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近代中国研究青年学者书系"之一。作者以1932年至1945年的上海女性生活为中心,跳出了"国家兴亡,匹妇有责"的传统女性战争史的写作窠臼,从性别角度重新思考民族战争,尽力探究战争与  相似文献   
69.
班丹 《中国西藏》2014,(6):72-75
进入21世纪之初,我相继失去了赤来加措、达瓦次仁和加央西热三位老师级朋友。他们三位都是读书做学问、著书立说的人,在西藏文学艺术界颇有名气和影响。特别是加央西热以长篇纪实散文《西藏最后的驮队》问鼎"鲁迅文学奖",为沉寂多年的西藏文坛争得了荣誉,唤醒了一拨矢志不渝为西藏文学的振兴而孜孜以求,却疏于文学自觉意识、自身素养和客观因素而未找到有效出路的文艺界人士。  相似文献   
70.
陆布农 《风景名胜》2014,(8):172-173
几百年来,游客的好奇心一直没变.在莎士比亚故居,他出生的那间房,有面白墙,那面墙上写满了签名,其中包括司各特、丁尼生、狄更斯、萨克雷,萨因为没地方签名,居然签到了天花板上.可见,名人也很好奇.莎士比亚是一个文学符号.可是,他的故乡,英格兰腹地小镇,斯特拉福德,却要比符号慢热得多.十八世纪上半叶开始,斯特拉福德小镇才开始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