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物表面的文字是了解历史的关键信息,对文物表面文字信息的探索成为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结合流形学习与光谱解混,提出一种新的文物表面字迹增强方法。首先,利用基于流形学习的等距映射方法对预处理后的高光谱图像进行非线性降维,得到信息量最大的灰度图像;其次,分析文字与背景的光谱特征,通过多层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得到字迹丰度图;然后,将二者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字迹增强图像,再与合成真彩色影像进行HSV融合,得到字迹融合影像;最后,为更好地辨认文字,在字迹增强图像上裁剪文字并做形态学变换,得到字迹提取图。以云冈石窟第38窟的一景褪色文字高光谱图像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强出文物表面的褪色文字,且较其他增强方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2.
樊玲玲  任翠萍 《风景名胜》2021,(2):0207-0207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高层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需要高层建筑项目满足更多的人民生产生活需求以及对于服务功能的需要,朝着多样化用途发展。而转换层是完成高层建筑最为重要的结构之一,也是满足高层建筑多样化功能的重要建设项目,本文旨在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于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曹义苗 《风景名胜》2021,(2):0339-0339
在地基处理工程中,CFG 桩复合地基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被应用的日益广泛。本文着重介绍了 CFG 桩法,用于某污水池填土层中进行地基加固的具体施工过程,并对 CFG 桩用于复合地基所能够发挥的处理效应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4.
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藏青铜与铁质文物存在南方潮湿地区金属文物典型病害问题,集合残、缺、破、断、锈、变形等多种病害特征,文物腐蚀和矿化程度严重。修复团队通过详尽的调查研究与科学检测分析,明确器物造型、工艺特点,掌握文物病害类型与发展程度,在此基础上将传统修复方法与现代科学手段结合,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处理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了文物本体及其历史、艺术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尤其是治理高度矿化、粉状锈等青铜文物病害的技术经验以及引入更便捷、高效的铁质文物脱盐方法,对南方酸性土壤出土金属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5.
本文简介了已完成科学检测与模拟试验的东周青铜剑菱形暗格纹的成分、组织与形成工艺,认为金属膏剂涂层加热扩散工艺是东周时期唯一的、完全可能实现的、使青铜表面富锡和细晶化的表面装饰工艺;认为菱形纹饰呈黑色是特定埋藏条件下形成的;解释了越王勾践剑未见铭文错金的原因。并就此与董亚巍、周卫荣、王昌燧等先生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76.
针对古代彩塑泥层和壁画地仗中植物纤维种类鉴定技术欠缺的现状,开发出一套以纤维横截面细胞形貌识别为基础的植物纤维种类鉴别方法。从秸秆类植物的化学脱胶技术、提取单根纤维、纤维横截面切片,以及纤维截面细胞形貌对比等开展了系列研究。将该方法应用于彩塑泥层和壁画地仗中常见的9种植物纤维:麦秸秆、稻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黄麻、亚麻、苎麻、剑麻和棉花,并以宁夏须弥山石窟以及甘肃麦积山石窟的彩塑文物样品中取出的纤维标本为例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须弥山石窟彩塑粗泥层中的植物纤维为小麦与黄麻,细泥层中的为苎麻,彩塑佛像手指中的为棉花;麦积山彩塑泥层中含有麦秸秆。研究结果证明本方法可以应用于文物样品中植物纤维种类鉴别。  相似文献   
77.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刀币、布币、圜钱是三种流通较为广泛的金属铸币,而且每种铸币都有其特定的流通区域。但是,从近年来出土资料看,也有超出一般流通区域的情况。  相似文献   
78.
珍珠门文化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延常 《华夏考古》2001,(4):94-105
目前,海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已基本清楚。学术界一般认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属一脉相承的一个文化系统,是东夷族团创造的。岳石文化之后的商代考古学文化,现已区分为商文化和上著文化两大系统,同时还有二者融合产生的地方文化。商文化主要是商人灭夏后逐渐东扩形成的,而土著文化则是继承了岳石文化,为东夷人创造。有学者根据发现的考古资料提出了珍珠门文化①的命名,以此代表胶东半岛商代夷人的文化。 通过考古工作者十余年的努力,发现了较多的与珍珠门遗存相类似的文化遗存,其分布范围和文化特征逐渐…  相似文献   
79.
为阐明保留一定厚度壁画原“地仗层”的必要性,通过对“干涉层”和“地仗层”在壁画揭取保护中昕起作用的分析,认为保留一定厚度的“地仗层”不仅可最大程度上保持壁画的原貌,且壁画原“地仗层”经加固处理后可起到“干涉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为了了解大云山汉墓出土夹纻胎漆器制作工艺,对漆片进行了含水率分析,基本都在60%以上;进行了厚度分析,总壁厚为2~3mm,纻胎厚为1.5~2.5mm,两面的漆层厚约为0.1~0.5mm;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对红色、黑色漆膜进行了分析,确定为传统的中国生漆,不含桐油;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红色漆膜为含有朱砂的大漆,黑色漆膜颜料为含铁化合物的大漆,为传统的漆器制作工艺。此研究有利于大云山漆器后续的科学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