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和平的年代没有硝烟,但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考验着每一个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打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各级党委、政府当然首先责无旁贷,但每一个人努力提升公共文明,增强公共意识,践行公共道德,规范公共行为,才能打赢这场群防群控的人民战争。公共文明是指发生在一般公共场合或公共生活的言行规范。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公共文明素养,主要表现为能否遵守社会所要求的规范秩序。  相似文献   
12.
正当我经人介绍认识郑勉之先生时,他说自己是郑和的第十九世孙,是"自"字辈,后来参加革命时自己改掉了"自"字辈名字。我先是一愣,有点惊讶,随后是迅速的常识反应:郑和,自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奉皇命七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访问,创写了令人心潮澎  相似文献   
13.
山水复兴     
<正>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两大喀斯特分布区之一,它其实并不是个简单的地理加地质的组合词,在地质学界,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词汇,用来描述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云贵高原及其周边的喀斯特分布区,这个词汇甚至还涵盖了东南亚的一些地方,比如越南有名的"海上桂林"——下龙  相似文献   
14.
石窟造像防风化加固材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窟造像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对其保护加固材料的要求非常苛刻,除需具有很好的粘连性、渗透性、透气性、耐候性、疏水性和化学稳定性外,还需具有一定再处理性,且对石窟造像本身无副作用.本文通过对石质文物防风化加固保护材料的梳理,分析了各类保护材料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为我国石窟造像防风化加固保护设计、施工材料选择和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古代"守中治边"、"守在四夷"治边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是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核心,也是制定各项边疆治策理论的基础。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守中”之地与“四夷”之地之间有明确的划分;大多数封建王朝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国家的腹心地区安定繁荣,在边陲地区实现“守在四夷”。本文对“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说法的由来、内涵及其产生的影响,做了初步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朝贡制度曾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之一。源自先秦的华夏中心意识、大一统理念及“事大字小”的交邻之道虽为朝贡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朝贡制度如何实施并在多大程度上奏效,则与当时局势和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因此,朝贡制度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今年又轮到甲申年。60年前,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为纪念明朝灭亡和李自成起义失败的第六个甲申年,发表了轰动一时的史学论文——《甲申三百年祭》。60年过去了,这篇长不过16000多字的史论不仅没有失去它的影响,而且仍被人们集会纪念,这在史学界即使不是绝无仅有的,恐怕也是极其罕见的。是什么促使这篇史论有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呢?我想,原因大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眼界     
《南方人物周刊》2008,(24):14-15
  相似文献   
19.
嵎夷考     
从连云港市太阳岩画入手,探索东方阳谷扶桑所在地及天文古国羲和之国的位置,发掘出我国最为古老的嵎夷民族存在的史实,并对这里所发育出来的女娲、伏羲、少昊等远古国家形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基本理出了我国上古时期历史发展的迹线。  相似文献   
20.
古代的“邛”究竟是族名还是地名,曾有一些不同看法。关于“邛竹杖”,也历来看法不一。中对此作了探讨,认为“邛都夷”人属古濮越系民族,“邛竹杖”则由于年代久远现已不甚明了,可能“邛人”所居地方所产之竹杖皆可谓之“邛竹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