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虽然智障儿童发育迟缓,但他们的微笑让人觉得很温暖,我们希望这个社会可以更加善待这些智障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更加包容他们。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和智障儿童小葛的几小故事。故事一:吃饭开学第一天,小葛不怎么听得懂老师的话,只知道哭。到了中午,饭也不愿意吃,当我喂他的时候,他却用手把嘴里的饭抠出来,扔在地上,重复了几次之后,我只能舀点汤来喂他,心想汤总不能抠出来扔掉吧。果真如我所想,他把我喂到他嘴里的汤咽下去了,真不错,继续喂他喝汤吧,不一会儿,两碗汤已经全喝完了。接下来的几天,小葛中午还是只喝汤,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呀。显然他还没  相似文献   
92.
周婧景 《东南文化》2018,(4):96-103
博物馆内开设儿童专区存在着重视不足、缺乏经验与动力、儿童展览理论研究的失衡等制约瓶颈。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策展中应坚持"尊重儿童阶段性身心特征"及"尊重主馆内在要素"的"双重尊重"原则。台北"故宫博物院"儿童学艺中心是"双重尊重"原则成功运用的典范。博物馆需要开展儿童研究、提炼与主馆高度相关的有趣主题,选择合适的展品和表达方式,使展览要素与主馆高度关联、传播目的服务于主馆使命陈述,展览与教育活动还要具备一定的独创性。这样才能使博物馆的儿童专区既适合儿童又于区别游乐机构,同时发挥博物馆优势。  相似文献   
93.
儿童独立活动性是衡量儿童自主活动能力的重要指标,提升儿童独立活动性对于增加儿童体力活动量、减少肥胖几率、促进社会交往等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梳理了国外学者对于儿童独立活动性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儿童独立活动性的基本概念,从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两方面总结了儿童独立活动性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整理了其测量指标与具体方法,并归纳了相关实践研究。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了现有研究在影响机制、测度方法以及理论向实践转化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内容,以期为我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
英国1857年《工业学校法》的通过,使作为儿童管教机构的工业学校由先前的自发性质转变为政府监管。此时,其影响已不限于儿童管教。政府干预的介入及此后干预力度的步步加强,凸显了这一时期政府与家庭间的独特关系。不可否认,对贫困儿童和被忽视儿童加以管教是该类机构建立的背后动机,但政府在行使这一权力的同时,通过立法手段介入家庭空间,一定程度上对英国强大的自由主义传统造成威胁,引发了人们对自由与干预的思考。19世纪末,社会思潮发生转变,儿童回归家庭的观念兴起,寄养制度为人们所看重,工业学校模式渐趋衰落。  相似文献   
95.
恩平是我国广东传统的侨乡地区,海外侨胞众多,改革开放之后的新移民数量也不容小觑,"洋"留守儿童由此产生,父母常年不能陪伴在身边,而由隔代长辈照看,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对儿童本身造成一定伤害,而由此所产生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让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6.
春秋时期失蜡法铸造工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证据表明,淅川下寺楚墓出土铜禁禁体四周花纹是用失蜡法分段制作再合范铸造的。春秋中晚期发展起来的失蜡法解决了铸造更为复杂的多层次的青铜器问题,把青铜器铸造推向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97.
对于法官的庭外调查权是否应该取消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讨。但是学者们却未将法官依职权调查收集取证和依申请调查收集取证分开进行讨论,都忽视了法官依申请调查取证的合理性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法官依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证据的合理性及这一制度的有关配套措施的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8.
小田 《史学月刊》2006,(10):73-82
清末民国时代的丰子恺,以艺术的视角观照儿童生活的琐屑与微末,发现:与成人世界不同,生活于特定社群中的儿童,熨贴着亲属和邻里关系,少受自然的支配和社会习惯的束缚,由其本真的生活激活出无限的创造性,而伴随着初始社会化而来的异化生活终结了儿童的本真,同时也斫丧了他们的创造力。透过往昔儿童生活场景,可以依稀发现一个历史时段儿童的生活方式、区域特色、时代特征以及演变痕迹。  相似文献   
99.
卢颖 《中国西藏》2006,(3):62-67
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下的瑞士藏胞索噶仓·洛桑尼玛,在海外居住了 40多个春秋。2001年的初春,他在四川甘孜创办了一所“洛尼玛敬老院",收养孤儿,资助贫困儿童,为边远村民送医送药。几年来,洛桑尼玛在瑞士登广告,搞募捐,为敬老院筹集了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资会。2006年新年伊始,65岁的洛桑尼玛风尘仆仆地从瑞士回到中国,筹划敬老院再扩建工程。  相似文献   
100.
郑泽隆 《民国档案》2006,(1):129-136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侵华日军劫掠数千名广东儿童的罪行浮出水面,对有关日军掠童的档案的解读、质疑也屡屡见诸传媒。本文通过解读档案馆里的“书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证”,证实日军这一罪行符合其凶残的本性,是铁证如山的血淋淋的事实,决不是战后民间的传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