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明朝的太监权利过大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清朝入住中原后,吸取明朝教训,从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到嘉庆、道光帝几乎各个皇帝当政时都对宫中太监严格管理,并制定了详尽的太监管理制度.清末,安德海和李莲英虽然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但是也没能过多干涉朝政.总的来说,清朝与其他朝代相比,太监较少有为非作乱者.  相似文献   
12.
时下热播的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谅他一个小小太监有何能为,自古宦官无成事”之类的台词,将宦官与太监混为一谈。很多人误认为宦官和太监是一回事,其实,宦官与太监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3.
古淮 《文史天地》2011,(10):61-64
"补天捧日无迹",以低调求全而成大功业,比之辞官甚至"尸谏",困难得多!在中国的历史名臣中,明正德朝的李东阳似乎属另类,他不像一些正直之士那样与奸佞不两立,而是走的曲线,一时颇遭非议,而最后却获得:虽李东阳违心与恶势周旋遭到非议,然正直之人却借助他的扶持,多得以保全的赞语。正德帝朱厚照是中国历史上罕有其匹  相似文献   
14.
路透社十六日北京电,近今清宫火灾,众皆以为必系有人纵火以掩盖盗窃宝物所致。昨日察觉失窃之宝物,为数甚多。溥仪大怒,命惩办某某太监两人。但此两太监受光绪与同治妃嫔之庇护,不能置之于法。溥仪愤率其  相似文献   
15.
天价烟泡费     
清代,官场上下几乎都吸食鸦片,其中有许多闻名遐迩的大烟鬼。按照清廷的制度,凡遇到节庆,宫里面都要搭台演戏,大宴宾客,王公大臣、在京封  相似文献   
16.
郝金红 《湖南文史》2013,(10):55-56
王振是明英宗时期权势最大的当红太监,他的职务虽然只是司礼太监,但实际上操控着官员任免大权。所以,在英宗时期,要想在官场上混得开、升得快,皇帝说话不算,王振才是大明乌纱帽买卖公司的老总。  相似文献   
17.
在1998~的国际海洋年,郑和被尊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航海探险家之一。约600年前,郑和率领着最庞大的舰队,从璀璨的东方航向启蒙中的西方;600年后,人们对他的推崇,却从文明鼎盛的西方回到正在奋起的东方。600年间的物换星移,令人掷笔而叹!如果,当时郑和的船队绕过了非洲的好望角,抵达欧洲甚至美洲,那么整部人类的现代史是否将有全然不同的面貌?在沉浸于历史想象的片刻时,我们似乎必须先回头想想,我们对郑和及他下西洋的故事究竟了解多少?郑和,明朝人,世称“三宝太监”,曾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这是一般人对他普遍的了解,也是仅止于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93年重新出版的李瀚忱《破除迷信全书》,在“天后”条中,着重批评了郑和下西洋推行天后迷信。书中写道:“到明朝永乐年间,加封为天妃,并在京师立庙,以后晋封为天后,直到如今。仍称为天后宫。细写明初所以这样推崇这位隔世的女子,乃是当宋时既有此种邪说流传于社会,而成祖时又遣三保太监郑和乘船由南洋历印度,至非洲东岸,招抚海外诸国,……。当时郑和唯一的护身符就是这位隔朝的女子;每逢狂风陡起,他就拿出这位女子来,安慰士卒的心。  相似文献   
19.
林松 《郑和研究》2000,(2):35-38
在国外,尤其是在阿拉伯世界或穆斯林国家,与外国朋友接触,交谈时间一长。往往会提起这位穆斯林航海家。也许,是由于近六百年前“三宝太监下西洋”的舰艇,曾停泊、驻足于他们的海湾,曾通商、交友于他们的港口;也许是因为有关的古迹遗踪确凿可考,传奇轶闻源远流长;也许还有别的因素,例如受“大家都是穆斯林”的情感所支配吧,这种“拉开话匣子谈郑和”的情况,在非穆斯林国家或地区倒很少碰见过。在我个人的经历中,仅仅遇到一次,却印象非常深刻,毫不夸张地说,是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20.
林槐.福建漳州市长泰县人.生于明永乐至正德年间.由于任过秉笔太监.又任过四川、浙江等边疆监军、外贸提举.长泰县人称其“胡坂太监”或“林监军”。在明朝廷政治权力斗争中,他洁身自好.又乐于助人;既具有治国安邦的才华.又能甘守清贫.至今在长泰县流传着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