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凯  杨效忠  张文静 《人文地理》2013,28(6):126-132
引用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分析环太湖地区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特征,提出跨界旅游区旅游经济联系的机制。结果显示:从网络结构看,环太湖地区整体网络较两省分网络复杂,表明跨界维度越高层级越多,网络结构越复杂,合作难度越大,网络密度层面亦可验证;就点度中心势而言,整体网络较分网络大,表明跨界维度越高层级越多,节点集聚要素与对外辐射能力越强;环太湖地区整体网络边界屏蔽效应显著,分网络中介性较高,合作意愿较强。进一步分析影响边界效应的因素,得到其旅游经济联系机制,展望跨界旅游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2.
Davidwang  汤菁 《风景名胜》2009,(10):98-101
太湖出产两种东西,截然相对,又休戚与共。一种是太湖水;一种是太湖石。与生俱来的苍凉之美,浩淼之形与寂寥之意,使太湖水拥有足够的耐力和坚毅的品格,把身边的顽石打磨成造园主的“心头爱”。  相似文献   
33.
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里,主角张丹枫一叶轻舟过太湖的时候,有一段很唯美的描写“他右手划桨,放目湖山,‘太湖三万六千顷,难洗英雄今古愁!’吟声掠过湖面,把芦苇中的沙鸥白鹭,惊得卜卜飞起。”  相似文献   
34.
书与碟     
《旅游》2008,(5):94
《感怀成都》作者:陈锦出版社:上海画报出版社内容简介:陈锦是一位久居成都的著名摄影师,本书以成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为描述对象,运用充满怀旧色彩的文字和生动直观的图像,将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西部内陆城市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市井人文展现给了读者,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精妙绝伦的现当代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35.
环太湖旅游带在上海旅游圈构架中再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锡、常环太湖旅游带与上海旅游目的地二者间通过资源互补、市场共享,形成无形的结合。构建“上海旅游园”苏锡常与上海在旅游业中“联姻”以求共同可特续发展,塑造环太湖旅游带个性,须重新再定位。  相似文献   
36.
无锡市坐落于太湖畔,风景优美,有"太湖明珠"之称。无锡也是一个旅游城市,在当前"文化旅游"理念兴起的风潮下,我认为无锡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并成为其特色,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一、什么是文化旅游我们把文化旅游定义为: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文化旅游以"文化"为旅游对象,强调"感知"、"体验"的旅游过程。相比普通的观光旅游,它提升了旅游效率,以获得文化知识或文化体验为主,是比较高级的旅游类型。  相似文献   
37.
古代直到近代,吴江县内广大农村皆以蚕桑为主要副业,其收益远高于耕作。乾隆《震泽县志》谓:"丝之丰歉即小民有岁无岁之分",以故视蚕事为重。往昔妇女为养蚕缫丝之主要劳动力,娶进新媳妇无异增添了帮手。蚕家在议婚时,除询及家境、人品及年庚八字外,十分关注未来媳妇的技艺,而媒人亦详细加以介绍,为图撮合成功。  相似文献   
38.
唐宋以来,"洞庭"一词的含义一直被解释为"洞府之庭"。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洞庭一名的语源很可能来自古百越民族语言,为红色平地之意;《尚书.禹贡》导江章中的"东陵"一名,很可能同样源于古越语,为"洞庭"的汉字异记。秦洞庭郡的治所应该在索县,也就是后来西汉武陵郡的治所,当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北韩公渡镇城址村。刘宋以来,有学者指太湖为洞庭湖别名,当是在道教思想的影响下附会出来的说法。本文为正确认识上古时代湖南洞庭地区的自然地理面貌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39.
"文化生态史观"是一种系统观点,它强调研究文化进程的发展,必须综合分析文化、环境诸因素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中原与太湖地区文明化进程的结果不同,源于中原地区文化生态系统中某些因素的优越性,战争机制促成的社会组织、开放性的文化特质、务实的社会意识、多样的生态环境与公元前三千纪末期的应时发展,这些都促使中原地区逐渐确立了文化上的强势地位.相比之下,太湖地区宗教特色的社会组织,面对危机缺乏变通;保守的文化特质,使文化缺乏革新和灵活性;务虚的社会心理,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单一的生态环境,使社会面对自然灾害缺乏灵活的应对.最终,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的一蹶不振,环太湖地区彻底丧失了发展时机.  相似文献   
40.
曹峻 《南方文物》2010,(1):76-76,77-80,26
《试谈马桥文化的泥质红褐印纹陶》一文,作者通过对马桥文化中数量最多且有独具特色内涵的泥质红褐印纹陶的器类、器型和印纹的深入分析、比较,认为马桥文化中那种红褐印纹陶的胎质、器形和纹饰虽表现出与肩头弄类型相似的内涵,但仅有一部分陶罐如垂腹罐、直腹罐类器接受了肩头弄类型北上的影响,其他更多的器类如圆鼓腹罐、斜弧腹小盆、鸭形壶等以及包括云雷纹在内的印纹纹样则发端于马桥文化并向南扩散至肩头弄类型。因此马桥文化泥质红褐印纹陶反映的是太湖地区与浙西南闽北地区在夏商时期地区间文化交流和影响关系。该文最后一部分内容还以广阔的时空视野,将马桥文化中的泥质红褐印纹陶与江南其他各分区如宁镇、赣鄱地区和闽江流域等地印纹陶进行概略性比较后,认为在纹饰、胎质、器物组合上均存在"大同小异"特点,是南方几何印纹陶文化系统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文化共性是居住于江南广大地区先秦百越民族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马桥文化正是居于太湖地区百越民族的一支即于越民族的考古学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