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1521年,著名航海家麦哲伦在东京以南1000余海里的浩翰洋面上发现了马里亚纳群岛,望着一串串自北向南成弓形的绵亘岛屿,航海家的心情激动不已,不过他或许根本没有想到,四个世纪后,在这美丽富饶的海域,一场空前残酷的海空大搏杀爆发了。  相似文献   
42.
志选 《福建史志》2005,(5):23-28
1941年4月,日军为了切断美,英援蒋的补给线,完善华南方面的沿海封锁,巩固和扩大台湾海峡这一重要战略交通线两侧的“安全范围”,为发动太平洋战争作准备,派兵进攻福州。由于国民党执行“有限度的抗战”方针,招致军队精神涣散,国民党驻福州及周围地区的陆军第二十五集团军第一百军等部队虽然作了一些抵抗,  相似文献   
43.
在连云港云台山临海的山坡上,依次建有十三排房子,人们称为“十三道房”。这是日军侵占连云港后,面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略物资匮乏,加紧推行“以战养战”方针,利用陇海铁路和港口疯狂掠夺中国资源,强迫中国人服苦役,敲骨吸髓,残酷摧残中国劳工的一座人间地狱。  相似文献   
44.
李新 《文史月刊》2005,(12):27-3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世界反对侵略拥护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也相继开展了广泛的援华活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战就与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同各同盟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协同作战,直至1945年8月取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许多国际友人千里迢迢甚至远渡重洋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45.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先父张长弓正在北平燕京大学国文系任教。珍珠港事变后,日军开进燕大校园。父亲遂化装成商人,悄然离开北平,潜回河南。这时,河南大学已迁至嵩县。 1942年,父亲经人介绍,赴嵩县任河大国文系副教授。此时,母亲也带着我们五兄(姐)弟来到嵩县,与父亲会合。以后,我家随河大继续千里流徙,自嵩县(1942年-1943年)逃到潭头(1943年-1944年),再经淅川荆紫关(1944年)逃到陕西宝鸡石羊庙(1945年),1945年底回到开封铁塔校园。1948年7月,我家又随校迁往苏州。1949年4月,苏州解放。  相似文献   
46.
47.
周韬 《史学月刊》2007,(8):131-134
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得到美国的援助,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至1943年这个阶段内,美援的数量大大超过了抗战初期。诚然,在此期间美援确实起到了援助中国抗战的作用,但是,美援的真正目的不是纯粹为了帮助中国抗日,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而是立足于美国自身的利益和其在  相似文献   
48.
冷培榆 《江淮文史》2006,(5):146-148
1937年10月26日,淞沪战场上日军突破大场防线,中国军队腹背受敌,不得不西撤,留下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一营420余名官兵担任掩护任务,坚守苏州河以北的四行仓库,在团附(后升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激战4昼夜,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毙敌200多人,取得了四行保卫战的胜利,被人民誉为  相似文献   
49.
<正>"东京玫瑰"并非一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方为瓦解美国军人斗志,利用广播宣传大打心理战。女播音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力图勾起美国大兵的乡愁,激起他们对那些送他们上战场的"老板们"的怨恨。  相似文献   
5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为推动与美英的军事合作,采取积极的战略导向。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美英代表针对派军进入缅甸援助英国抗日、建立联合军事会议、制定全盘战略计划等等进行了大量交涉。美英两方无论是出于其本国的战略构想,还是针对中国军事力量得出的判断,都不支持中国的积极战略。因而,从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短短十几天的交涉,并没有获得多少实质性成果,也没有实现蒋介石等预想的合作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