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姚芳 《文物春秋》2012,(3):71-75
近日,唐山博物馆入藏一批民国时期的嫁妆瓷,主要包括掸瓶和冬瓜罐两种器型,分别由当时唐山最大的三个瓷厂德盛、新明和东陶成生产,其装饰手法主要是粉彩瓷绘,内容有当时流行的少女游春图、仕女婴戏图及花鸟图等。  相似文献   
32.
吴若明 《南方文物》2012,(3):112-116,210,211
一、明朝万历青花外销瓷的产生渊源中国陶瓷的大规模外销,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拥有广大国外市场占有率的长沙窑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绘有异国风情装饰纹样的瓷器①。历经宋元两朝陶瓷装饰技法的发展,到明朝时期,行销海内外的瓷器在装饰图案上更为丰富。明朝瓷器的外销可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永宣年间,虽然由于海禁和朝贡的实施,民间瓷器的大规模外销并没有开始,但是朝贡的馈赠,特别是在永宣时期,朝廷派出郑和七下西洋,陶瓷在船只和海外国家友好互赠的礼品中扮演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33.
春秋战国时期崛起于太湖地区的越国历史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内容,其中在上层贵族墓中随葬仿铜的陶瓷礼乐器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考古新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越国贵族墓不像中原和其他诸侯国贵族墓那样随葬铜礼乐器,而是随葬仿铜的原始瓷或硬陶的礼乐器。这种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葬俗既非越国建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也不是矿源缺乏和战争的原因,而是对本民族传统葬俗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4.
黄卫文  蔡毅 《东南文化》2011,(1):105-112,132
故宫博物院藏有传承自明代宫廷的清官旧藏洪武瓷67件,其制作工艺和装饰既有元代遗风,又有明代官窑瓷器特点,器物风格具有鲜明的由元至明过渡阶段的时代特征.结合景德镇明洪武制瓷历史背景、洪武瓷研究以及其在清宫中的原藏位置,可知清宫旧藏洪武瓷是景德镇洪武官窑受命为宫廷烧造的瓷器,反映了此时景德镇制瓷风格处于由元至明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35.
闻长庆 《收藏家》2011,(3):61-68
二.浙江黑釉瓷文博界传统观念认为浙江的黑瓷只有德清窑曾有烧造而且到南朝时期就已停烧。笔者发现浙江以上林湖窑为中心的周边宁、绍、杭等地区,从商周战国开始原始瓷的生产时已有黑褐色瓷,这是华夏黑釉瓷的始祖,到汉代它的制瓷工艺技术已很先进。汉代以黑为贵,  相似文献   
36.
杨芳  马金梅 《丝绸之路》2011,(24):34-36
元青花的兴起是建立在唐宋制瓷技术的基础上,是蒙古族、汉族和穆斯林族群文化的共同体现,是在元代对外交流的经济刺激下繁荣起来的,是在元代南方制瓷业宽松的社会环境下诞生的。元青花瓷丰富多彩的造型与纹饰是对中国青铜器、丝织物、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汉族、蒙古族、穆斯林民族生活、文化的反映。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元青花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37.
王星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0-43+130-131
在耀州窑以往考古发掘中,发现有48座唐宋时期制瓷作坊遗存。作者通过对这些作坊进行分类,并梳理窑址所见刻铭遗物,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以成型为主要生产环节的Ⅰ类A型作坊是相对独立的生产单元,在唐宋耀州窑址以稳定形态长期存在。这一形态或与"窑户"存在关联。第二,以石碾槽、淘洗池和沉淀池为代表的原料生产设施在唐宋之间有所发展,影响了制备原料作坊的生产规模,成为耀州窑瓷业生产进一步专业化的重要促因。第三,在唐代作坊ⅡZ2中发现了5件刻有不同姓氏铭文的盘头,反映出当时曾有不同姓氏的人在同一生产地点从事同一环节的制瓷工作。这些工匠与作坊主之间的生产与经济关系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8.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欧洲航海者发现新大陆,开辟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新航线,给世界政治和经济版图带来翻天覆地且深远的影响。以中国为中心的瓷器贸易体系也在此时迎来了从区域走向全球的重要转折。贸易规模的扩大、海洋上商船的增加,国家和地区间交流的频繁,导致世界各大海域中遗留的沉船数量也有较大增长。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下考古的兴起和商业打捞的繁荣,揭露出大量运载贸易瓷器的沉船,为研究瓷器贸易的全球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本文以16至17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沉船及出水贸易瓷器为研究对象,透过沉船编年和阶段性特征分析,观察经济全球化早中期阶段,瓷器这一具有世界意义的商品在品类构成、贸易模式及时空格局方面的特征演变。  相似文献   
39.
杭侃  胡江 《文物世界》2000,(5):17-23
上海博物馆最近举办了一次“亚洲艺术遗珍”——亚洲协会藏洛克菲勒亚洲艺术精品展。荟萃了洛克菲勒三世伉俪收藏的85件艺术珍品,其中国外的艺术品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0.
江苏姜堰天目山西周城址出土青铜块,及时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值得深入思考。为此,在当代钱币学、考古学和文化遗产学等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多角度透视该批具有明显特点的货币遗存,初步了解作为流通货币的青铜块与古城址的内在联系,初步认识西周时期江淮东部地区商品交换的历史面貌,进而管窥该城址的功能性质及其社会背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