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袁枚是 1 8世纪中国知识界声名最盛 ,成就最著 ,影响最大的文学家、诗人 ,同时又是颇有造诣和建树的思想家、学者。但以往的研究多重视前者而忽略后者。本文致力于阐发袁枚的思想主张 ,对袁枚提倡的六经皆文的经学观及其疑经思想作了深入的探析 ,并论述了其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 ,认为在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领域 ,袁枚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3.
徐振兰 《黑龙江史志》2008,(5):34-35,53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和雅歌布森(Jacobson)等人的研究证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的态度,通过改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态度。这一实验称为教师的期望效应,也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深入学习和研究教师的期望效应,对于帮助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推进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4.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新地区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兴起,东盟适应时代的潮流,提出具有东盟特色的新安全观。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东盟的新安全观带来了双重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东盟将超越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其新安全观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5.
杨军  唐森树  杜平 《黑龙江史志》2008,(24):108-109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隐含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可以达到两方面的效果,一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近现代以来,人们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二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意识。  相似文献   
66.
<正>身在秦皇岛的龙腾长客公司,以其一流的服务业绩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指定客运专线单位。在今年暑期,正式开通了秦皇岛至北京机场准航空式服务高速客运直达班线,这也是北京奥运分赛场秦皇岛用心启动的"秦皇岛市迎奥运畅通工程"。  相似文献   
67.
汤文博 《安徽史学》2008,7(4):123-124
20世纪以来史学史领域关于章学诚的学术研究成果已经是蔚为大观。学者们围绕《文史通义》,主要从史学理论和学术思想两个方面,对章氏的学问进行注解和诠释。至今学界鲜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章实斋和《文史通义》。笔者以为实斋先生的文字所折射出的学术思想和他的性情似有内在的联系,其朱陆异同论就是立足于个体——不同人的性情——提出的他对于统一性的儒家之道的理解。因此,  相似文献   
68.
张华 《文物世界》2008,(4):51-54
2006年4月下旬,应印度考古局之邀,我与同仁有十日赴印度之行,以虔诚的心愿参观考察了印度石窟、桑奇大塔以及博物馆等。印度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石窟塔寺众多,我们一行主要考察了阿旃陀石窟、奥兰伽巴德石窟、埃洛拉石窟和桑奇大塔等,这些石窟和桑奇大塔展露出古代印度文化的光辉,在世界美术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9.
时至今日,我也并不认为自己的环境观点高于别人,我们只希望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只是我觉得,有一个问题确实是黑与白的问题,就是说当你没有机会获得知情权,没有机会陈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就被人做了决定  相似文献   
70.
“The Central Kingdom” is pregnant of political implications as well as of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It was believed that whoever controlled Zhongguo (the Central Kingdom or China) would be the legitimate ruler over Tianxia (the realm under heaven or all under heaven). It was the contention for “the Central Kingdom” among the varieties of dynasties, notably those established by the Han-Chinese and the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the northern borderland, that lead to the alternation of dis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the territory. It was not until the Qing Dynasty that the unified “Central Kingdom” composed of a variety of ethnic groups turned into the ideal “realm under heaven” with “the Central Kingdom” at its core, which naturally put an end to the formation of territory in ancient China. Translated by Chen Dan from Zhongguo Bianjiang Shidi Yanjiu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2007, (3): 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