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刘秉勋 《百年潮》2002,(4):65-67
打造世界上少见的大型标语 1958年1月23日,中共湖南省湘乡县委发出<关于立即开展以农业生产大跃进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生产大跃进运动的紧急通知>,接着提出"实现亩产双千斤县"和"造林20万亩,实现林业大跃进"的口号.从县委书记到县区乡干部一齐动员,带领群众"破冰打凼",上山整地植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挑灯夜战,到处可见.为了鼓舞斗志,互相促进,经省地委撮合,湘乡与醴陵开展对口赛,两县相互派驻观察员,观察竞争对手"大跃进"的新举措,及时向派出方通报信息.8月,湘乡县委又提出"农业当全省第一"、"工业赶超邵东,两年改变面貌"的口号.9月,以20天时间,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大兵团作战,上阵10万人办钢铁,6万人办煤炭.10月,根据省委<关于中等学校停课一个月大搞劳动生产的通知>,组织中学师生1.6万余人去东郊、石磴、谷水、壶天、金石等地参加大炼钢铁和秋收秋种,小学六年级学生则停课就地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3.
吴江 《炎黄春秋》2002,(5):18-21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告一段落以后,首先在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的是在经济学领域,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按劳分配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还在中共召开“十一大”之前,首先在经济学界发动了关于“资产阶级权利”(旧译“资产阶级法权”)即按劳分配问题的讨论。因为自从“大跃进”以来,对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最大伤害的,  相似文献   
14.
“信阳事件”及其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锐 《炎黄春秋》2002,(4):19-22
1959年10月至1960年4月,发生在河南信阳地区饿死一百多万人的人为灾难,被称为“信阳事件“。国内外有关著作多有所谈及,但缺乏详实、深入和全面的论述。作者是党史教授,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查找原始资料,翻阅当年报刊,访问当事人,走遍这个地区十多个县市后,写出这本纪实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宋霖 《江淮文史》2002,(4):4-21
戏说历史,是当今中国的一大"文化"景观.能准确把握历史、艺术上也好的作品,有,但不多.在少数人那里,历史成了一堆五色斑斓的橡皮泥,可以任情捏造,全不受历史真实的约束.粗制滥造的戏说历史作品对真实历史的扭曲、篡改,甚至改铸,在相当大的范围里混淆了视听,造成了不良影响.我以为,真实,永远是历史题材作品的生命.我们都应该对历史存一点敬畏之心,对历史负责,对人民(包含读者)负责,也对历史当事人负责.戏非戏弄,说非乱说,如果连起码的事实都可以不顾,就等于从作品中抽光了历史,只剩下戏说二字了.  相似文献   
16.
17.
1962年2月16日-3月12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简称“广州会议”),是许多老科学家终身难忘的盛会。这个由聂荣臻副总理主持,有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高教部、卫生部、全国科协、中宣部科学处、中央各产业部门科研机构、地方科技管理机构等部门的100多位主管科学技术的负责人,和全国各学科领域300余位重要的科学家参加的会议有很高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江 《炎黄春秋》2005,(5):46-48
1958年开始的那场大跃进影响深远,大跃进失败后其它惊人事变接踵而来。所谓惊人事变是由国内外两大事件交织而成的。其一是1953年斯大林之死和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秘密报告”以及他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的短命改革,引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分裂、大挫折,使局势动荡  相似文献   
19.
1957年批判"反冒进",形成了所谓"积极平衡"的理论、生产建设中浮夸风的政治气候和行政运行上的互动机制。在毛泽东看来,要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资金和物资的缺口可以依赖发动群众实现"积极平衡"。发动群众,其思想渊源与当年"大生产运动"有着密切联系,在经济上的涵义是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于是,在中国,"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就意味着:通过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既试图加快重工业的发展,又试图在较少资金投入下加快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实行"两条腿走路"。在此路径下,"人定胜天"的观念与浮夸风两者相互作用,终于形成了"大跃进"战略。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大跃进”发生50周年,“大跃进”这幕闹剧给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至今令人痛心不已。反思历史是为了记住惨痛教训,避免悲剧重演。1958年,广西放了颗全国最大粮食“卫星”——“水稻亩产十三万斤”,从新华社、《人民日报》到广西地方诸多媒体纷纷报道这一浮夸新闻,轰动全国,“扬名”海外。鉴于至今没有学者对此事的报道从新闻传播学层面进行梳理与反思,因此,我们认为对其进行调查考证与反思,引以为戒为训,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