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窦大明 《中国钱币》2013,(6):30-34,I0013
中国封建帝制结束距今已整整一个世纪,作为末代王朝清政府最后铸行的“宣统年大清银币”也已过百岁寿辰,至此,所有带有龙纹的银币,其首发时间都已超过了百年,端详着手中一枚枚历史的遗存,令世人感慨百年沧海巨变。  相似文献   
72.
<正>清朝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在清王朝近300年执政间,收集、并形成了大量种类繁多、内容极为重要、且又珍贵的档案,这些档案乃成了清代信史的最可靠依据,它亦成为清代利用档案编修史书的直接素材。在清代,依档案编修史书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卷帙之大、编修之勤,都超越了以前任何朝代,成为我国历朝之最。在清代,尤为前期,历代皇帝皆重视利用档案编修史书,凡修一书,即由皇帝钦定设立一修书之馆,且成贯例由皇帝钦定修书总  相似文献   
73.
历代一统志是方志文化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方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综述近二十年来学界关于一统志版本、成书年代与内容考证,一统志编修过程、价值与影响研究,一统志与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以及当前一统志编修可行性研究等问题,揭示一统志的研究面广、研究问题具体深入的现状,并且指出进一步挖掘一统志的历史价值,以及深入开展一统志研究与编修的若干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4.
中国一直是多元发展的,如何“一体化”就成为国家治理的大问题。以少数民族统治天下的元朝,认识到国家治理的困境,以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治理国家,以《一统志》纂修为标志,建构正统的合法性,并力图把新纳入版图地区通过编纂志书的方式合法化。《一统志》与其他官修史书一起,通过官方书写的方式,确立其政权合法性来源于“大一统”的意识形态,这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跃升。明清两朝对“大一统”亦有自觉追求,分别纂修《一统志》。《一统志》纂修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官方编修,场馆、经费、人员有保障,且由最高统治者钦定,这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其质量。  相似文献   
75.
卢伯雄 《东方收藏》2020,(2):93-101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一起文物司法鉴定,被鉴定的实物是两本"灯塔"牌活页收藏册,册内存放的都是载沣·大清银行兑换券,合计有不同面值的大清银行兑换劵共97枚(张),具体存放的数量,分别为A册55枚,B册42枚。当工作人员将收藏册子放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一看都"惊"了,这么多的载沣·大清银行兑换劵,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果全是真品,那将是什么概念,一经披露,绝对是国内外钱币收藏界的重量级新闻。可仔细一看,97枚中没有1枚是大清度支部印刷局的原版兑换券,除A册中有24枚是民国和现代的官方复制品外,其余全部是民间不同版别的仿制品,特别是B册中的仿制品,多数为"一眼假"。  相似文献   
76.
《大明一统志》和清乾隆《四川通志》均有传的师维藩,明万历《福宁州志》、清乾隆《福宁府志》、道光《福建通志》在《寓贤》或《流寓》中也有传,惟传主姓名作师古。比其更早的一些宋人著作也曾提及,只是只言片语,难见全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7.
《华夏人文地理》2002,(9):126-126
  相似文献   
78.
凌波 《收藏家》2008,(3):3-9
当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发展,与游牧生活、农耕文明渐行渐远,被工业文明的狂飙带进商品经济时代以后,偶尔伫足回望过往的一切,却总能在历史的风烟中,发现那些与过去遥不可及,而在今天竞能细细把玩品味的遗珍。  相似文献   
79.
1996年春,笔因公到浙江余姚出差,闲暇逛旧货市场时。偶见一旧货摊位摆放几张咸丰钞票,于是向摊主打听此物来源,摊主说是市郊拆房时发现的。笔随即租车与摊主来到市郊某建筑工地,民工从工棚拎出一袋咸丰钞票倒在地上,估计有数千张,因钞票绝大部分已腐烂变质,仅选出少量品相尚好的购下。据民工讲。  相似文献   
80.
一统志是记载全国性的总志,明朝建立后,统治者认识到编修一统志的重要性,从洪武到天顺近百年间数次编修。本文通过对明一统志编修情况的阐述,论述了《大明一统志》的编修体例、史料价值及其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