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即便是在西藏,除了当地人我相信很多人也都不知道瓦乡这个地方,至少我所在的单位里之前没有一个人知道,甚至没有人听说过瓦乡这个地名。我也是因为后来的定点扶贫工作才知道了瓦乡,知道了瓦乡与我们单位和单位里每个职工的关系。作为第一批赴瓦乡开展扶贫工作的我率先踏上了去往瓦乡的路途。  相似文献   
62.
正在湘西,有这么一个地方,由于自古地处湘、桂、黔交界的大西南的交通要道,从宋代开始干脆就被称作了通道县。不晓得当初取这名的官员是有多省事,信手拈来,倒也简洁明了,只是苦了一干见识不多的后人,不把此通道当彼通道看。一个传奇的地方大山深处的通道,正是连接湘、桂、黔的山间要道,有"自古华山一条路"那样的兵家必争之地的险要,  相似文献   
63.
农历二月初八,走进深山看古戏 杨源是福建省政和县极偏远的一个山村.位于鹫峰山脉深处。若不是蜿蜒连绵的盘山公路.能让小车送我到村口.真不知如何攀越这重重叠叠的大山,探知峻岭深处究竟藏有多少传奇与瑰宝。  相似文献   
64.
被誉为“母系氏族活化石”的广西乐业县逻西乡母里屯,地处红水河畔,四面群山环抱的小山寨。这里的女人抽烟老练,喝酒海量,山歌豪唱,家家户户都是“女主外,男主内”,大事小事女人说了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5.
我已经忘记1993年入学时的确切场景了。 大约是这样,遥远闭塞的小山村里,我和其他小孩一起,奔跑在通往山顶的羊肠小道上,路两旁炊烟袅袅。爬上小山顶,我的小学,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普乐乡上进村上进小学,就在那里。  相似文献   
66.
今年4月20日,本刊编辑部举办了一次"马士英生平事迹研究暨黔赣历史文化交流座谈会",来自江西省文史研究馆、江西省八大山人研究会以及本省文史专家二十余人汇聚一堂,主要对马士英生平事迹作了研讨。此会起缘贵州学者陈昌繁先生去江西查找马士英资料,得到江西省文史馆、八大山人研究会、八大山人纪念馆等机构的热情接待,其中几位先生对南明弘光朝内阁首辅、贵阳马士英有研究,希望能够与马氏故乡贵州的学界进行交流。丛刊编辑部认为此事值得一做,因为明清之际的史乘几乎众口一词,对马氏的评价都是负面的,其中歪曲史实、肆意污蔑也不乏。不管马氏是什么样的人,也没有为他翻案的必要,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是应该的。编辑部的设想得到了省文史馆领导的批准和支持。这是第一个以马士英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会议。由于准备充分,会议开得很有质量。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很活跃。座谈会后,代表们还考察了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的马氏墓群以及修文县王阳明谪黔遗迹。以下所刊,是这次座谈会论文及发言稿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7.
作为第二次上海事变导火索的大山事件,在战时及战后日本长期被视为"偶发事件",但从事密码破译工作的釜贺一夫少佐,证言大山勇夫中尉是在接到上司"请你为国捐躯"的口头密令后而决心赴死的。大山事件的目的,是制造对华战争借口,为海军争取更大规模的军备预算。因此,大山事件决非"偶发事件",而是日本海军的"阴谋事件",只不过战后日本海军通过有组织的焚毁罪证和严格的保密体制掩盖了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68.
时潇 《世界遗产》2014,(9):33-36
<正>"哈尼的寨子在哪里/在骏马一样的高山上/像马尾茸在大山下方/大山像阿妈的胸脯/把寨子围护在凹塘/再瞧寨头上的山坡上/有没有十分密的神林/有没有姑娘眼睛一样的龙潭水??"哈尼族有一俗话:"要种田在山下,要生娃娃在山腰"。这是千百年来的生活经验的总结,哈尼村寨便在山腰处森林和梯田的环抱中。哀牢山系的哈尼族村落,都是在对山形、水势、土壤、植被、气候等地理因素的严格考  相似文献   
69.
迎面是一座青色的大山,像一面巨大的石墙砌在面前。人站在山下须抬头仰望,才会越过那山峰看到一角蓝蓝的天,从来没有感觉过一座山会离我那么近。导游说,北京潭柘寺以山为屏,回头看时真的像一扇厚重的屏风挡在那里。  相似文献   
70.
1936年末发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登陆青岛事件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方面,国民政府遂调税警团入青以监视当地日本军政势力的动向,抗战前夕青岛局势已十分紧张。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有同时出兵上海及青岛的意向,且在青岛"德县路事件"后日军中央部进一步制定了具体出兵青岛的计划,然出兵行动因上海战事的急剧扩大而最终作罢。侵华日军在制造第二战场的问题上最终择定上海而放弃青岛,既是受到了当时战争整体形势的影响,也是其陆海军之间激烈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