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8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涛 《世界历史》2007,(1):148-151
2006年8月24至27日,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历史上的国家:形态、属性和功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十多所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30多名学者,围绕“国家”这一主题,考察了国家的形态、属性以及功能等相关内容,并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作为嘉宾出席的北  相似文献   
12.
蔡磊 《民俗研究》2007,(1):55-262
2006年12月16日至17日,"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这次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民俗文化普查与研究中心、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3.
傅宁军 《世界》2007,(2):64-66
中国人对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了解,是从阅读泰戈尔的诗开始的。这些流传甚广的泰戈尔诗集,最早直接从孟加拉文翻译的,是新中国第一位孟加拉语翻译家石真。她曾与她先生北京大学教授吴晓铃教授一起,去泰戈尔创办的印度国际大学留学。我们在北京访问石真教授,她已八旬高龄,举足有些迟缓,可是提到印度,她脸上仍浮起了少女般的纯真微笑。  相似文献   
14.
谢韬 《炎黄春秋》2007,(5):52-53
1948年8月华北大学成立,中共中央请吴玉章老担任校长,成仿吾、范文澜二老任副校长,校址初设在河北正定县。我当时在新华通讯社总社工作,吴老知道我曾在金陵大学开过课程,教过书。因当时华北大学学生很多,而教师正缺,所以,吴老把我调到华大担任哲学系教员,在社会科学系担任系支部书记,做何干之同志的助手。  相似文献   
15.
李海 《江淮文史》2007,(1):150-157
1953年,我从民革安徽省委调到淮南煤矿专科学校任校长室秘书。1955年,淮南煤专改为合肥矿业学院。1956年学院迁到合肥,1958年扩建为合肥工业大学。校主任吴怀民调任总务长,我随之调任总务处秘书,享受处级待遇。当时总务处内设事务、财务、房管、膳食等科,任务比较繁重。总务长不常坐班,他把总  相似文献   
16.
苏星 《百年潮》2007,(5):11-13
1948年6月,党中央决定,原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原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于8月24日至27日举行开学典礼。华北大学校长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副校长是范文澜和成仿吾,教务长是钱俊瑞。  相似文献   
17.
谭家健 《百年潮》2007,(11):34-38
1960年9月,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工作.当年10月至11月,全学部新来的大学毕业生到京郊大兴县庞各庄挖鱼塘.劳动结束后,我被安排到<新建设>杂志当编辑.  相似文献   
18.
山地型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受地形地貌、实施成本、大学生审美等因素的限制.基于大连工业大学的山地特征,按师生对环境行为需求、心理要求,结合食堂、体育运动、休闲慢行、读书等使用特点,根据缓坡、挡土墙、台阶等自然场地现状,从校园文化传承、山地审美、色彩与材料等方面设计座椅,展示校园独特山地风貌,塑造良好的大学校园形象.  相似文献   
19.
王星拱与省立安徽大学早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乾 《江淮文史》2007,(1):82-96
在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和地方经济窘迫,安徽大学的发展经历了艰辛和曲折的历程。然而,我们不应忘记,在一些主持安徽大学的皖籍学者和教育家的不懈努力下,安徽大学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在学术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著名化学家、教育家王星拱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相似文献   
20.
徐强 《名人传记》2020,(3):19-27
他们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两颗明亮的星,一颗在上半场熠熠生辉,引领白话散文潮流,一颗在下半叶光芒耀目,小说、散文、戏剧多体兼擅,独具一格,影响深远。他们是一对“亲”师生。一个是中国文学系的名教授,现代文学教育的先驱之一,一个是兴致广泛、生性散漫、沉迷于小说、口味又有些刁钻的中文系学生,相遇在战时中国的著名学府——西南联合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