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杭侃  胡江 《文物世界》2000,(5):17-23
上海博物馆最近举办了一次“亚洲艺术遗珍”——亚洲协会藏洛克菲勒亚洲艺术精品展。荟萃了洛克菲勒三世伉俪收藏的85件艺术珍品,其中国外的艺术品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92.
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2004年、清华大学2005—2006年对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手工测绘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本文借鉴前辈学者对于佛光寺东大殿原始设计尺寸权衡的论述,在今天毫米级精度的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东大殿所用营造尺长298毫米,中五间开间1丈7尺,标准柱高同之;斗拱材宽7寸;斗拱下昂斜度等于总举斜度,基本斜度可描述成“平出47分~(?),抬高21分~(?)”,总举为此基本斜度的11倍,稍间、进深各间尺寸因此定为1丈4尺8寸;中平槫到柱头的高度等于总举高。通过上述的分析与结论,本文强调提高古建筑测绘数据全面性和精度的重要意义及深远的科研前景。  相似文献   
93.
杨琳 《江汉考古》2019,(2):60-69
周代前期墓葬中的用鼎、簋情况具有多样性,存在至少两种用鼎制度。西周早中期受商文化的影响,随葬鼎的数量、形制不一。西周晚期形成了属于周文化的用鼎制度即列鼎、列簋制度,其中"公"级称谓国君随葬7列鼎、6或8列簋,"侯"级称谓的国君随葬5列鼎、4或6列簋。伴随列鼎、列簋制度的还有复古明器组现象的出现。这两种现象的产生正是在两周之际社会动荡变迁中,诸侯国贵族追求身份地位认同、社会等级规范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
本文在器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种科技手段,对安阳殷墟原始瓷样品进行了系统测试分析,并与江西吴城与浙江湖州等地出土的原始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分析的殷墟原始瓷在化学元素组成、岩相特征上,都与南方产品有显著差异。该结果为了解商代晚期的制瓷业状况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5.
<正>墓志由墓碑演化而来,是记载死者生平事迹、家族关系、下葬时间及地点等相关信息的附葬品,一般镌刻于石。随着东汉后期烧造工艺成熟,人们"恐地变,虑山异,镌瓷石为墓志铭"[1]。唐代越瓷墓志已发现的有唐长庆三年(823)姚夫人墓志、  相似文献   
96.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对颂鼎册命之文作了释读。通过铭文与《周礼》的对读,明确了颂的职官为成周的贾师(亦称贾正),周朝在成周设此专官管理贾人市肆,贾师还负责监管官府新进的为宫中所使用的货物。同时,笔者亦就宁与贾的关系有所阐释。  相似文献   
97.
98.
凌云 《环球人物》2015,(6):96-97
梁建国在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对面坐下后,就一遍一遍地洗着功夫茶具,直冲得小茶盏洁白耀眼。眼前的他看着有种内敛的神韵,一袭中式黑衣,带着淡然的笑,不紧不慢地说着话。作品如其人,梁建国主持的北京时尚大厦等室内设计及高端家具都强调中国精神,处处显露出一份禅意。"玉石屏风一放,尊贵的感觉就有了"近年来,梁建国迷上了以玉石做设计。在他看来,中国是用玉石最早、历史绵延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邦"的美  相似文献   
99.
西风  李昊摄影 《山茶》2010,(5):92-105
最初在景德镇制作仿古瓷器的人,一般是承包国营瓷厂赚了钱的人员和老瓷厂手艺高超的师傅组建的作坊,他们既有资金,又有熟练的制瓷技术,主要以仿造清代和民国瓷器为主。  相似文献   
100.
张名 《文物春秋》2010,(3):75-77
民国时期的制瓷业进入了一个发展变革的特殊时期,一批瓷绘艺术家致力于粉彩人物的研究与探索,他们立足于传统粉彩工艺,借鉴并吸收中国画的风格与韵致,逐步形成了具有写意风骨的人物粉彩,在题材、瓷绘技艺、粉彩调配运用等方面均有了创新发展,从而迎来了粉彩瓷器的烧造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