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陈苗苗 《神州》2012,(17):20-20
在群众文化生活中,舞蹈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艺术,它不仅在艺术上会让人们感受到美,同时也会让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其中,作为来源于群众生活的民间舞蹈,它不仅是群众生活的体现,同时更是生活精华的提炼与发展,它源自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舞蹈不仅能够将群众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给予完美的诠释,同时也能够表现出人们对美的向往。而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上的追求与享受越加的看重了,因此,一些人们便开始对舞蹈进行了有意识的培养与追求。  相似文献   
52.
董春良 《神州》2012,(1):121-121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以音乐为本的教育(以音乐为核心,以人为主题,以学生为本位)。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音乐与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不断地求新求异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3.
王文英 《神州》2014,(12):45-46
对于媒介的影响力,麦克卢汉与之后深受其理论影响的波兹曼持的是两种不同的观点,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人体的延伸,电子媒介的发展使得人们各种感觉的变得完整,对于大众文化是一种正面的影响。波兹曼在分析了电视对于各领域的渗透得出结论:我们正渐渐走向娱乐至死的境地。两种观点各执一词,都有其理论意义,却也都夸大了媒介对于文化发展的影响,忽略了大众的主体性及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54.
大众文化的冲击下,学生作文写作在语言上突破了传统语法规范、词语超常搭配、句式随意组合、新词语大胆创造,在内容上冲破了学生作文的传统观念,在结构上打破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各类文体的写作规范。这些都给写作带来了令人担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急需从学校、教师、社会的角度出发,提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55.
大众文化时代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瑞科 《攀登》2010,29(2):37-4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当前,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形式,已成为我国最活跃、最值得关注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一。为此,研究大众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主动有效地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6.
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在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整体批判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同时,由于其理论本身在思想上的不自治性和理论基础上的先验性,使其理论本身有其内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7.
1938年4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工人代表大会组织的戏曲晚会上,看了秦腔《升官图》、《二进宫》、《五典坡》等剧的演出,在场观众情绪很高,掌声不断。毛泽东向坐在身边的工会负责人毛其华说:“你看,群众非常欢迎这种形式,群众欢迎的形式我们应该搞,但是内容太旧了,应该有  相似文献   
58.
2004年.京剧大师程砚秋诞辰100周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10周年,2004年6月13日,前门大碗茶戏楼开业两周年纪念.却在准备搬走;同在前门的当年北京外城最早的戏院——广和楼也是门可罗雀.只有京剧的票友.还活跃在京城的几个角落里……  相似文献   
59.
The studies of urban popular culture in modern China in recent years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in China and abroad. The symposium, which is composed by Ma Min’s “Injecting vitality into the studies of urban cultural history,” Jiang Jin’s “Issues in the studies of urban popular culture in modern China,” Wang Di’s “The microcosm of Chinese cities: The perspective and methodology of studying urban popular culture from the case of teahouses in Chengdu,” Joseph W. Esherick’s “Remaking the Chinese city: Urban space and urban culture” and Lu Hanchao’s “From elites to common people: The downward trend in the studies of Chinese urban his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on the perspective, trend, and methodology of the studies. Four articles of the symposium are translated by Yang Kai-chien and Jin Xueqin from Shixue Yuekan 史学月刊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2008, (5): 5–19; Joseph W. Esherick provides the English version of 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60.
大众文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性格心理机制批判一样,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之一。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艺术在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同时,开始失去了自身的创造性和超越性,开始沦为非创造性的、商品化的大众文化,成为欺骗人,统治人的异化的文化力量。对于大众文化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大多数成员都有涉及,并且留下了一系列的经典著作,正是建立在对此的认知基础上,本文将对大众文化的概念、内涵与特点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