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杨宪益和霍克斯的两种《红楼梦》译本中,本文选择了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中国特色习语的翻译作为研究对象。联系了翻译理论中的新领域—由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来剖析这两种版本中,译者是如何使自己的译本达到其翻译的目的并使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92.
令狐素 《文史月刊》2012,(Z3):82-82
本文从高校和谐图书馆的内涵出发,对高校和谐图书馆的不和谐因素作了简要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3.
最近.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人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方志事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方志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94.
《南方人物周刊》2013,(18):65-65
当人们走进北京今久广告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北京总部,立刻会被那片窗明几净的清新感所吸引。 井然有序的办公环境,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注定了这是一家严谨、务实却有不失轻松与朝气的企业。“实效、安全、持续发展”的墙体海报透露出该公司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95.
正古往今来,描述生态美景的名言绝句可随手拈来,"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詹葡叶分飞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呈现给世人的皆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生态图景。生态之美,并不单指自然美(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美景),它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生态中包括了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包括了动物、草木、菌类和许许多多的微生命;生态中藏匿着灵感、激情和信仰,藏匿着法则、传奇和故事。生态之美是人与自然因生命关联而引发的共感乐章,是人与  相似文献   
96.
民族多元互动与儒家文化认同是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和谐演进的主旋律。历代王朝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安邦的统治思想基础,千方百计地于边疆民族区域传播儒家思想与文化、移风易俗,以达天下儒家文化认同,实现统治者的政治诉求、天下一统,然入主中原的历朝统治者又常以正统自居,鄙视边疆民族、区隔华夷,导致历代王朝所施行的边疆民族文教举措常常受到局限而未能达到统治者所预期的理想效果。"大一统"、"华夷之辨"与"羁縻而治"的华夷观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过程中交织运行,致使历代边疆民族区域文教举措呈现出一体性、稳定性、多元性与局限性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97.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和谐发展,是发展形式的集中体现。和谐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谐发展是解决前进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方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法论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和谐发展的水平决定着社会和谐的发展程度,离开了和谐发展,改革发展中的所有矛盾和问题都难以得到解决。因此,毫不动摇坚持和谐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8.
对于日本文化的特点,可谓众说纷纭。仅对日本文化类型而言,至少有欧美学者的“耻感文化”、日本学者的“杂种文化”或中国学者的“多元文化”等不同表述。作为世界文化之林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相似文献   
99.
作为庆祝中国第三个航海日的主要活动之一的“2007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2007年7月11日,在青岛市隆重召开。大会由中国航海日组委会主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宣布开幕。山东省副省长和青岛市市长分别致欢迎词,中国航海日组委会主任、交通部部长李盛霖致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0.
首先,本文通过对民族主义基本理念和古代中国华夷观、天下观、君臣观等的比较分析,认为近代之前的中国不存在民族主义或传统民族主义,亦即中国的民族主义并非“本民族的”; 其次,本文认为,民族主义的发展历史表明,虽然民族主义的基础是理性的,但任何民族主义都具有两面性,因此即使我们提倡“理性民族主义”,也很难避免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 最后,通过考察、分析民族主义的两面性,本文指出,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与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不协调和不能兼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