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李国强 《收藏家》2002,(1):20-24
明代福建建阳书坊均称书林,或简称“建邑书林”。建阳别称为“潭阳”,所以也有称为“潭阳书林”、“潭邑书林”或“闽建书林”。还有一种情况,是“潭阳××”,以地望在人名之前,也说明是建阳版刻,不过,这种情况还是不多见的。据张秀民先生考证,明代建阳书林有堂名刊刻书籍流传下来的有47家之多,主要都在建阳、建安书林只有数家。宋元两代建阳。建安书坊刻书业以刘姓为多,余姓稍次。而明代余姓12家,刘姓为10家,依次为杨、叶、郑、熊等诸姓。建阳余氏书业起源干宋代广西安抚史余同祖,宋元时极盛一时,明初稍衰,至万历时又兴盛起来。从中国出版史乃至世界范围的出版史情况来看,余氏自12世纪至17世纪几百年来家族承前  相似文献   
92.
淘书记趣     
杨静荣 《收藏家》2002,(3):68-68
1974年正是“文革”进入第8个年头之际,虽然社会上盛行“读书无用”,且又“批林批孔”、“评法批儒”,但中国书店还是悄悄地开放了。前门和西单的中国书店主要卖解放后出版的旧书,而琉璃厂的中国书店尚卖解放前出版的旧书和新书。所谓的旧书主要是科技类和考古学方面的,文学类的则没有全面放开。我那时刚调回北京工作,一个月只挣40多元,但书的定价也相对便宜,中华书局标点本的新书《史记》也不过10元多一点。而像《陶说》、《陶雅》等旧书,才几角钱。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书店开放的旧书逐渐增多了。我那时一直在工厂上班,三班倒,除了白班没时间,中班和夜班都有空余时间去中国书店淘书。虽然书价不贵,但工资也着实可怜,除了吃饭以外的零花钱,我几平都交给了中国书店。工夫不负苦心人,  相似文献   
93.
郑观应的传世之作《盛世危言》,是近代中国版本最多的名著。由于郑观应曾屡次修订、苇印这一著作,当时的社会又无版权观念,书商等人不仅随意翻印书籍,甚至自行改变卷次、增删文章,致使《盛世危言》的版本十分繁杂。  相似文献   
94.
湄可 《环球人物》2020,(6):51-53
近年来,只要翻开管理学培训的教材,有几个主题总是处在重要地位,如学习型组织、全球化和电子商务,而“传奇经理人”杰克·韦尔奇是力推这些理论的集大成者。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很多星辰,韦尔奇无疑是耀眼的一颗。作为通用电气(G E)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曾大刀阔斧地改革公司管理制度,创造了商业史上的神话,也因此成为公认的商业“教父”——他撰写的管理书籍一度出现在许多中国央企一把手的办公桌上、世界知名企业老板的公文包里,以及各大书店的架子上。  相似文献   
95.
本届修志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新编志书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山西历史上是空前的,形成了以三级志书为核心,专业志、部门志、区域志、年鉴等地情书籍为系列产品的方志宝库。本届所纂三级志书及各种地情书籍的总数达1000余种,超过我省历代编纂志书的总和。新编《山西通志》规划50卷、66册,现已全部出齐;地(市)县级志书规划127部,现已正式出版108部,完成85%。  相似文献   
96.
1860年后,西方列强外交人员得以进驻北京,西人绘制的北京城市地图数量日益增多,准确性逐步提高,地图种类和用途也被极大丰富。系统整理晚清时期西人绘制的北京城市地图史料,依照地图用处、出版方式将地图分为三种,再以文化交流史的视角和文学研究中文本分析的方法,看北京城图所体现出的晚清中外关系以及西方人塑造的北京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97.
《大义觉迷录》是雍正帝关于满洲政权合法性、华夷之辨、君臣之伦及自证清白的“辩论”之作。借由该书的创作出版与流通阅读,雍正帝建构清朝“正统观”的独特体系,形塑并强化中央与地方各类社会群体对于相关事件的记忆。乾隆帝基于政治考量禁绝《大义觉迷录》以抹杀历史记忆。清末民初,《大义觉迷录》的抄撮之本与改造记忆再现以服务于政治斗争或大众猎奇。《大义觉迷录》生命历程的还原展示出清代官修书籍多层次、多维度的流播图景及官修书籍与读者世界相遇的情景,在“书籍社会史”取径外展示出“书籍政治史”的新可能。  相似文献   
98.
17-19世纪中叶是中日书籍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书籍交流的方式较以往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汉籍除了传统的文化交流物品属性外,又增加了贸易商品的特性.本文以地方志为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17-19世纪中叶中国输日方志的数量、渠道、价格与利润,探索了中日方志贸易的特性以及日本重视方志收集的原因,进而从一侧面加深了人们对地方志在中日书籍交流史上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
多年来,年鉴框架结构渐渐形成固定的模式,甚至有的多年不变,成了雷打不动的“菜单”。随着形势发展,大事记、附录、外目录的设置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0.
大约四、五年前,《启蒙运动的生意》(三联书店2005年版,以下简称《生意》)一书在中国读书界引起关注,让不少中国学人记住了罗伯特·达恩顿这个名字。随后,达恩顿的其他文化史著作相继被引进中国。《生意》说的是一部书的历史,即《百科全书》出版史。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