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明清时期地方志东传日本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日书籍交流史是近年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对其中的地方志这种历史地理文献尚缺乏系统的探讨。本文以方志东传日本最为频繁的明末至清咸丰年间为研究范围,从文献传播学的角度,归纳并分析了这期间中国向日本输出地方志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探索了渡日方志的流向。  相似文献   
62.
本文阐述了外文期刊回朔建库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对数据来源的具体要求,结合外刊回溯建库工作实践,对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网上免费数据库、自建数据库(原始编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图书馆外文期刊回溯建库提供了一些看法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3.
闪淑华 《收藏家》2003,(12):47-48
最近,古籍文物界泰斗朱家溍先生过世,一好友向笔者推荐朱先生所著《故宫退食录》一书,阅后使人赞叹不置,不能不为朱先生的博学多才,清高雅趣所折服。书中从古与籍文物鉴赏、清宫礼仪、戏剧电影乃至饮食文化,朱先生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如“我家的藏书”一节,朱先生谈到春、夏、秋、冬四季书屋中不同气候给主人带来的特殊感受。试想,置于这种幽香四溢的书屋中(文中称为“书香”),那真是一种享受。但其中有一段文字,阅后不能不为朱先生鸣不平。“现在我的蜗居,当然空气中没有书香的成份,不过还可以打开书籍,拿出一两部残余的明刊本的书来欣赏,一股幽香当然是嗅觉的享受。可是翻开书,不可避免地会看到‘康生藏书’‘戊戌人’‘大公无私’诸印。在打倒‘四人帮’之后,落实政策,发还曾经被康生掠夺的善本书都有这几方印,不能说这不是视觉上的厄运。”  相似文献   
64.
由于历代战乱、王朝更叠等原因,《战国策》西汉末至南宋间散失严重。自南宋起有人从事《战国策》辑佚,至今人诸祖耿、郑良树共辑得107则7570字,《战国策》散失最严重的历史时段为唐末和北宋。这当与唐末战乱和北宋书籍书写材料、书籍装订制度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5.
沈德潜是清中叶代表诗人之一,提出“格调说”,在乾嘉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潘务正、李言所编《沈德潜诗文集》是迄今为止收录沈氏作品最为完备的整理本,但沈德潜著述宏富,交游广阔,题赠颇多,仍有部分作品遗落集外。今从清代地方史志中新辑得沈德潜集外文七篇,并略加考述。这些佚文对于研究沈德潜交游,全面认识其思想与学术,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6.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国际交流的日见频繁,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神速普及,致使一些外语单词,更多的是外文(主要是英文)缩写进入人们的日常用语中,并频频出现在各种传播媒体上,成为当今一种不容忽视的汉语现象。对此,我们的方志和年鉴怎么办?  相似文献   
67.
近十余年来,大量安南古钱流入中国,成为古钱爱好的又一收集热点。但由于对越南历史的生疏,越南钱币参考书籍稀见。想要对越南古钱币较深入的探究很感困难。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有关越南钱币书,往往只是交易价格参考书。听说云南、广西二省钱币学会同编写了《越南历史货币》一书,但北方书市上还没见过。  相似文献   
68.
本书针对公共图书馆小语种图书采访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小语种图书采访与利用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69.
万欣欣 《神州》2012,(12):101
少儿书籍的装帧技术在我国已经使用很长的时间了,在以前少儿书籍装帧是封面设计的代名词,少儿书籍的设计是对书的整体策划以及设计还有营销的全过程,少儿书籍的装帧是其中的设计还有制作的一部分。所谓少儿书籍装帧设计的互动性就是在少儿书籍装帧以及设计中,运用一定的设计手段来让读者参与阅读过程中来,这样就使读者和书籍实现了互动的效果,让读者感觉到更多的乐趣。  相似文献   
70.
德国《明镜》周刊(Des Spiegel)大厦一楼有个明镜书店,售卖各种报刊书籍,进门第一排书架上齐齐摆着好几本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我嗅到了欧洲最重要两本新闻杂志之间的惺惺相惜。不过也许只是因为《明镜》的记者编辑都爱读它,一位明镜在线的记者就说,他每天边晨跑边在iPhone里听《经济学人》评论文章的音频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