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记者,如果人脉够广又经营得当,你便坐拥了一家影响力在芸芸日报之上的私人通讯社。官员争取民众,商家吸引顾客,明星亲近粉丝,都不再隔着一层媒体,但这并不意味着第四权力已失去存在的根基。除了站在官员、商家、明星与观众之间,这个时代更需要记者绕到他们的身后,观察他们的另一面,必要的时候,向前推一把,顺便戳破些事关公共利盔的迷雾。  相似文献   
22.
爱问编辑部     
Q:如果不受时空等条件限制,编辑记者们最想采访谁?  相似文献   
23.
记者眼     
别人家的导演 在《盗梦空间》里,柯布的助手领着艾伦·佩姬饰演的筑梦师踏上了一个台阶,明明每一步都存拾级而上,一圈下来,却回到了原点。这个台阶出白一个几何学悖论,它的原型就是著名的彭罗斯阶梯。存它上而,不存在最高或者最低的点。  相似文献   
24.
2014年,中国又迎来一个个甲午年。120年前,一场甲午战争让江山失色,举国震动;120年后,悲伤、愤怒、反思如潮水般涌来,祭奠着这场并未走远的战争。甲午战争过去了120年,中国人还未完全从悲情中走出来。甲午对于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甲午之后,中国做了什么?甲午不仅是一个创伤,更是一个契机,一个起点。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和雷颐,探讨为了“走出甲午”,中国人曾做出的种种挣扎与努力。  相似文献   
25.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4,(6):11-11,13
孙羽;杨剑波;李刚;张克强  相似文献   
26.
领导本想做回人,你偏将他捧作神 2013年12月30日,郑州地铁运营首日,当地电视台记者徐谨在售票机前偶遇市委书记吴天君,随后同摄像记者一路跟随,记录下了后脑勺竖着一撮头发的书记手持拉环和乘客聊天的画面。  相似文献   
27.
2006年10月13日,我和其他媒体的几位记者去位于科学院南路的联想控股公司采访柳传志。途中路过一座简陋的小平房,与周围林立的高楼形成强烈的反差,同行的记者说这是联想旧址。  相似文献   
28.
爱问编辑部     
Q:编辑最怕什么? A:记者说:联系不上;采访不到;还没动笔;写不出来……图片编辑说:没有好图。美术编辑说:过来删字。领导说:此文不宜发……  相似文献   
29.
杨哲 《民俗研究》2006,(2):268-269
20世纪20年代中山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俗学会,“调查、搜索及研究本国之各地方、各种族之民俗”,出版刊物和丛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民俗学的摇篮”。现在,中山大学校友、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先生,著名民俗学家、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叶春生教授亲自率中山大学民俗学专业师生对广东民俗进行考察、对文献资料进行搜索整理,编写了《广东民俗大典》,并于2005年9月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对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传统的极好继承,也是奉献给文化大省建设的力作。  相似文献   
30.
在我多年的记者生涯里,所采访的重大事件中最使我难忘的就是1976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