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篇
  免费   0篇
  15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邓拓的青史情结与忠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炎黄春秋》2006,(7):45-49
邓拓自幼浸染于儒家传统文化中,自然就把生命的超越之路定在对历史正义的追寻中,而不是定在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中。个体如何面对青史的问题,对邓拓而言,同时也是个体如何面对自我的问题。儒家文化之外,邓拓还深受苏俄式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作为一名现代志士,他继承儒家文化关注现实人生、关注历史正义观念的同时,又扬弃了儒家文化与时代不相契合的传统意识形态内涵,而代之以马列主义。这样,他对历史正义的追求,就落实为对马列主义的忠诚。他忠诚于马列主义,往往又把革命组织、革命领袖认同为马列主义的化身、历史正义的化身,这样,当革命自上而下出现“左”的偏差、邓拓本人忠信见疑的时候,他心中便总是充满个体生命被抛出历史正义事业之外、难以实现生命超越性追求的焦虑。当他对革命自身的失误作出反思的时候,他只可能站在革命主体一员的位置上,对思想方法等问题作出反思、批评;不可能跳到党派之外质问领袖、质问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当外部环境异常残酷的时候,他只能选择以自己的尸骸去填充自我生命与历史理性之间的鸿沟,而不是去质问这种历史理性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42.
中朝日近代世界秩序观的形成与外交取向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后期,西力东侵,维系原来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国关系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东亚地区三个古老的国家开始相继实现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三国在向近代外交迈进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姿态。中朝两国的统治者都不能以对世界变局的正确认识以及健康的心态迎接来自西方的挑战,融入新的国际秩序。只有日本在新的形势面前适时摒弃传统的世界观,以近代世界观看待东亚秩序问题,进而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新秩序。三国在19世纪中后期不同的外交取向,与其是否能够与时俱进,形成近代世界秩序观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在晚清民初的历史语境里,中国传统的“文明”和“文化”概念先是大体经历了一个摆脱轻视物质、经济、军事方面的内容,形成内蕴进化理念的新的现代“文明”概念——广义的现代“文化”概念,再从另一维度部分地回归与“武化”、物质化相对的中国传统“文明”和“文化”的关键内涵,进而获取新的思想资源、重建一种新的狭义“文化”概念的过程,最终复构成了一个广、狭义内涵并存的、带有矛盾性的现代“文化”概念结构。这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当时的中国人运用它们进行社会改革的实践过程。戊戌时期,现代“文明”概念已经在趋新士大夫中逐渐流行开来,并携带一系列现代性主导价值观念,成为维新运动得以全方位展开不容忽视的思想依托;而狭义“文化”概念的出现及其与广义概念的合构,则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44.
慕安 《文史月刊》2008,(6):14-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际交往随之增多。用仪仗队迎送国际宾客.是一种重要的外交礼仪。为了适应外交工作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即成立了仪仗队。早期的仪仗队只有一个排.随着任务的增多,来往客人的等级也越来越高,仪仗队也由小到大,逐步走向正规。  相似文献   
45.
孟广林 《史学月刊》2004,21(6):71-82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法国的宫廷大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克劳德·得·塞瑟尔根据现实社会的变动,提出了系统的"新君主制"学说.在肯定君主制的价值时,他鼓吹"王权神授",但却着重于从人性的角度来强调君主制的优越性.在对"明君政治"的憧憬中,他界定了一些君主应当遵循的政治行为规范,特别强调君主实施仁政,建立各等级之间的"和谐"秩序,并提出了等级变动的合理性.同时,塞瑟尔主张君主让各等级代表参政议政,建立"君主咨政会议制".他还提出"有限君权"的主张,力图以教会、"正义"与国家法令来遏止君主的暴政.此外,他还要求君主灵活地进行外交,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塞氏的政治学说充满着"过渡时期"社会所赋予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但受时代变迁的感召与人文主义的熏陶,他突破传统的藩篱,提出了适应民族国家发展与新兴资产阶级成长之需要的"新君主制"学说.他的政治理想,反映了西方政治思想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46.
《文史天地》2009,(5):71-71
专家考证,中国的“熊猫外交”已有上千年历史。据日本史料记载,早在公元685年,武则天就曾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熊猫和70张毛皮。大熊猫真正作为最高规格国礼发轫于1941年,当时,宋氏姐妹向美国赠送一对大熊猫以示对其救济中国难民的谢意。到20世纪70年代,大熊猫被中国送往世界各地,“熊猫外交”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47.
在诺曼征服以来英国王权变迁的基础上,布拉克顿继承了盎格鲁·萨克逊"国王在法律之下"的传统和基督教"王权神授"的观念,形成了独特的王权观念.布拉克顿的王权观念主要包括王权的合法性、国王的权能以及王权的有限性等三个方面.经过科克等人的重新阐释,布拉克顿的王权观念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王权、争取权利和自由的旗帜,从而成为英国近代宪政发展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48.
王玮教授和戴超武教授合著的《美国外交思想史》[1](以下简称《思想史》)于2007年12月正式出版与读者见面,我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认真拜读过该书的初稿,为作者承担的这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写过通讯鉴定.  相似文献   
49.
《民国档案》2003,(2):31-37
1938年9月,以顾维钧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出席国联第十九届大会,事后编成总报告书一份,分述会上讨论与中国有关之重要问题。国民政府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金问泗曾在本后大会第二委员会上发表演说,说明日本侵华对在华外人权利之影响及中方如何克服图难致力于经济建设之情况,以争取世界各国对战时中国的了解与支持。本刊特予刊出,以期对研究国民政府抗战期间参与国际组织并利用其发挥外交作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0.
在历史教育中渗透环境意识,可健全教育对象的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确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社会责任感与文明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