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慕安 《文史月刊》2008,(6):14-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际交往随之增多。用仪仗队迎送国际宾客.是一种重要的外交礼仪。为了适应外交工作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即成立了仪仗队。早期的仪仗队只有一个排.随着任务的增多,来往客人的等级也越来越高,仪仗队也由小到大,逐步走向正规。  相似文献   
52.
"你们有在中国的行医执照吗?"小仓保持礼节性的微笑,一通日语后,翻译声音极小,唯一能听清的一句是:"我们带着一颗心来的。"  相似文献   
53.
德国承认伪满问题与国民政府的外交方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双文 《史学月刊》2008,(11):62-70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一直希望各友好国家不予承认,对有着重要政治、军事及经济联系的德国,更是抱有期待,甚至不惜作"依德和日反苏"之试探。但德国在纳粹上台并逐步集权后,日益将对日外交置于对华外交之上,终在1938年2月宣布承认伪满。正处于对日抗战重要关头的国民政府为继续争取德国军援,对此一再忍让,但稍后德国又禁运军火、强制撤退在华军事顾问。处此外交重压之下,这时力求在对德、对苏外交中保持相对平衡的国民政府一度表示了更为坚定的联苏决心。  相似文献   
54.
李付安 《史学月刊》2002,(4):125-128
为了防止西方的“和平演变”,避免中国出现修正主义,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和毛泽东提出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思想。但由于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作出党内出现修正主义的错误判断,最终使培养接班人的实践偏离正确轨道,导致“化大革命”发生,造成与主观愿望相反的严重后果。但总的看来,这一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正确的,富有远见的,至今仍具有伟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时下的某些观点不同,笔认为当时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做法现在依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5.
尼克松访华,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之间实现了和解。此后至1973年5月双方互设联络处,结束通过秘密渠道进行沟通的方式,建立起正式的直接的联系机构,中美双方一直从实现各自战略构想的大方向上,谋求两国关系的稳步发展。但是,越南战争还在继续,美国仍然希望北京能够影响河内的谈判方针,以助其尽快摆脱战争梦魇。中国这时对越美方针的变化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56.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不断恶化,特别是1968年8月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的影响,使毛泽东进一步明确地把苏联作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准备完成其从与美国和苏联同时对抗到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外交战略的调整,其间的关键性思路就是缓和与美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和平共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处理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时遵循的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是这个战略思想的主要设计者。本文试就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做一历史的考察和分析。毛泽东阐述的和平共处思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8.
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活动是他这个时期政治、军事活动的一个重要侧面,深入研究他在这个阶段的外交实践和思想,对于研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过程,对于搞清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对于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外交思想及其一些基本方针的历史渊源,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59.
蒋介石与战时外交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雁 《民国档案》2002,3(1):86-96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外交,近年来已经成为海内外学关注的热点。诸如战时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旧有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对美英等大国外交新局面的开拓,均已有不少论问世,探究其中的缘由及曲折历程。这些努力大大拓展了战时外交的研究范畴,也认识到“战时中国外交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关于李鸿章外交行为的功过认定,是从其外交行为的历史后果出发,重客观后果而批判其卖国行为;还是设身处地,分析其无可奈何的历史实际,从情感上为其开脱职责?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李鸿章是个卖国贼,但近年随着人们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有论特别指出李鸿章所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