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成为目前学者,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然而,在青少年教育问题中道德素养是教育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它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我国青少年德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现状分析了问题的成因,结合儒家思想的仁爱理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32.
师者有道     
<正>在中华文明的思想史上,朱熹是可与孔孟比肩的儒学巨匠。他与程颐开创的程朱理学,影响了其后中国800年的历史。思想的光辉,在他睿智的眼神里传遍整个神州大地。  相似文献   
33.
冯素梅 《沧桑》2008,(5):140-141
"三礼"之学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中国后世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传统、伦理观念影响很大。"三礼"之学在清初兴起,后大盛于乾嘉。本文认为清代"三礼"学的兴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即社会政治环境使然和学术发展整体氛围影响。  相似文献   
34.
《神州》2008,(2):1-1
红色文化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全世界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和国际交往实践中创造的社会历史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推动社会进步的部分。  相似文献   
35.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几经沉浮,但从诞生至今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为统治者重视,拿来惠民或愚民。然而放眼中国帝王史,却没有一位帝王由始至终全身心地将儒学奉为治国平天下的救世良方,儒学始终作为一种协调利益,缓和矛盾的手段为统治者操纵与摆布,甚至因帝王个人的偏好,儒学某些与时代背离的主张片面的恶性膨胀,弊端丛生,为后人诟病。  相似文献   
36.
12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和侵爱尔兰。19世纪中叶,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迭起,成立于这一时期的爱尔兰民族体育组织,为了拯救爱尔兰民族传统文化,反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同化政策,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求唤起爱尔兰民众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爱尔兰民族体育组织不仅大力推进民族文化的复兴,而且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政治独立的密切关系,积极参与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政治斗争,是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7.
汉初儒学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自先秦初创到汉武帝时期被定为官方统治思想,走过了一段曲折艰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汉代儒生的不懈努力和对儒学的改造融通,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儒学本身道德教化的政治伦理及其积极有为的入世精神。儒学的政治实用性成为其从备受冷落而走向繁荣的主要缘由。  相似文献   
38.
作为治国理论,儒学可以被阐释为一种管理思想。儒学管理思想中主要运用社会理想、君子人格及情感这几种手段来对人才,特别是对管理者进行激励,这种激励机制固然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激励面狭窄、忽视物质激励等缺陷。  相似文献   
39.
本文首先探讨了西方社会对乡村认知转型的基本思潮,其演进脉络经历了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乡村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了从主体和功能两个维度进行乡村认知的基本框架,并从历史视角对中国乡村的认知变迁进行了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乡村的认知大致经历了牺牲型乡村和追赶型乡村两个阶段,直至城乡统筹的概念提出,才有一定的改变。本文提出了当前中国乡村的三重价值——乡村的农业价值、乡村的腹地价值和乡村的家园价值。基于这样的多元价值,尝试性地提出了"乡村复兴"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40.
我们喜欢夸赞自己是“礼义之邦”,但对什么是“礼”,却大体是想当然的,我也如是。及至翻一下旧籍,才知道原来是那样繁复的一套体制和规矩。官制是由礼制定的,服饰是由礼规范的,行为是由礼约束的,言语也是由礼节制的,一句话,从出生到死亡,不同等级的人,视听言动,都有礼的规范。这也就难怪儒学要称为“礼教”,而孔老夫子要说,在上的如果“好礼”,在下的就“易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