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0篇
  3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陈虹 《神州》2014,(14):178-178
雕塑艺术的形与色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现当代雕塑形式的多元化发展,使色彩在雕塑当中的作用更加鲜明与重要。  相似文献   
22.
田建文 《文博》2020,(4):47-52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口簧及三足瓮、敛口盉,年代应为公元前1900年以后,而非公元前2000年前后。口簧还见于陶寺遗址J401,测年数据早于石峁遗址出土口簧,因而"石峁遗址所在的中国北方河套地区是世界口簧的祖源地"的观点不确。石峁遗址应当区分为三个时期的三类文化堆积,但这三类文化堆积并不是石峁遗址的全部遗存。  相似文献   
23.
上海金山县征集到一件曼生款竹节壶,此壶与道光时期的竹节形砂壶更相似,应为同时期传器,其题铭羊豆意在隐喻壶佳;从其他万泉款传器的比较推断,此壶应为万泉早期作品。  相似文献   
24.
乾安泥林位于吉林省乾安县大布苏镇境内,是近几年才有的名字,当地人只知道它原来的称呼叫“狼牙坝”,顾名思义,是一片形似锯齿、状如狼牙、参差不齐的土林地貌.我们在乡间公路上拐来拐去赶到泥林景区的时候,天已近黄昏,望着连绵起伏、沟壑纵横的景象顿生一种苍凉之感.  相似文献   
25.
畅游壶瓶山     
张新民 《文史博览》2006,(10):47-47
壶瓶山位于湘西北的石门县境内,主峰海拔2098.9米,堪称湖南的屋脊。其山体中空,外形如壶,顶围高凸,形似瓶颈,故名壶瓶山。我第一次来这里,在神景寨吊脚楼住宿。清晨起床,独立凉台,但见天空碧兰如洗,一弯秋月。远处,层峦迭嶂,云雾飘渺。楼下,渫水河雪白的浪花跳跃追逐,一路欢歌,奔向深谷,使人感到一股强烈的青春气息在全身涌动。  相似文献   
26.
秦至西汉,饮食结构与先秦相比,没有很大的变化,调味品、尤其是酱,依然是重要的佐餐食品。战国和秦汉时代的出土实物中均有用作盛放调味品的器皿,其中若干自明用途者适可与文献互证,因使我们有可能据此大致复原当时饮食生活的一角。  相似文献   
27.
王方 《成都文物》2004,(4):8-15
在金沙遗址的大型祭祀活动区内,现已出土玉器2000余件。数量宏大,器形丰富。这批玉器制作精美,器上少见使用的痕迹,因此大都不是实用的物品,而是与古蜀王国重要的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礼仪性用器,既是当时的统治阶层财富、身份、地位的实物载体,也是巫师沟通神灵,祭祀天地、  相似文献   
28.
南方青铜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颖 《东南文化》2004,(4):51-62
两周时期,江淮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徐舒蔡楚吴越邗等南方各国流行鼎形盂、缶形盉、鬲形盉、甗瓯形盉、提梁鐎盉、方盂、双耳兽流盉等,既受中原影响,又承袭土著文化,既具时代特征、又有地域风格。特别是源于江淮地区北部,流行于楚吴徐等国的鐎盉,代表了东周时期南方系统青铜文化特色,并对中原及百越地区的青铜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9.
三代时期出土柄形玉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次一柄形玉器的发现二柄形玉器的类型及其特征三关于柄形玉器的几个问题四结论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玉器风格也趋于一致并不断创新。制玉工艺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玉器制品的数量与质量,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玉器礼制也完备于这一时期。柄形玉器是三代玉制品中出土数量最多的器形之一,大多呈扁平长条形,下端多有短而薄的榫,有的榫上有孔,由于用途不清楚,过去有人称之为琴拨、玉拨子。后来以其形似器柄  相似文献   
30.
国家博物馆藏青铜编钟,1992年出土于山西省平陆县南村乡虞国贵族墓地。这套编钟共由大小不同的九枚组成,钟体为合瓦形。每一枚编钟均能发出正鼓音、侧鼓音。两音音色纯正,音程分别为大小三度,音域从G3-18到C6+4。编钟演奏时乐音优美动听,余音缭绕。至今仍可演奏出《梅花三弄》、《茉莉花》等乐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