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本文对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士山盘铭文进行考释。指出该盘为西周中期共王时器,铭文内容反映了西周中期王朝对下属侯国及附庸小国政治上的统治与经济上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62.
中世纪西欧庄园人口变动与商业复兴基础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立行 《史学月刊》2002,(8):105-110
中世纪西欧商业复兴产生的社会基础在于庄园的内部发展和变动。庄园缓慢的进步导致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的压力造成了庄园内部的变动。开拓荒地和新庄园的建立,增加了西欧的产品数量,同时也造成了人口的流动,使得原来封闭的庄园出现了松动,为商业复兴提供了物质和人力基础;商人阶层的出现并不是突兀的,也不是从一开始就作为庄园的对立面出现的。他们继承了早期商业交往的形式,商品交往仍然以补充庄园之不足为目的,而且他们在社会中没有地位,但是他们确确实实成了一个新的阶层,并成为职业性商人,为成熟的城市商人的出现蓄积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3.
《江苏地方志》2002,(3):23-26
《镇江年鉴》是1992年根据邓小平同志“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的重要指示,由镇江市地方志编委会决定创刊的。10年来,《镇江年鉴》逐年出版,质量逐年提高,影响日益扩大,以其丰富的内容、鲜明的特色、便捷的服务,在全市各阶层、在全国年鉴界享有良好声誉,受到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欢迎。1994年,  相似文献   
264.
近日,重庆、三亚等地陆续发生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出租车行业体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出租车司机为何罢工?罢工能起什么作用?为此,本刊采访了重庆市一位颇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出租车司机杨孝明,他不仅提出了自己对出租车行业的构想,而且去实践它,但遇到了许多阻力。  相似文献   
265.
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仍然有一个庞大的"代课教师"群体,他们只拿相当于公办教师1/3、1/4的报酬(在甘肃农村为200元上下),在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工作,面对一刀切的政策和随时被辞退的可能,这是不公正、不人道的。我想只有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谈教师水平  相似文献   
266.
在持续不绝的晚清“民变”风潮中,绅民冲突呈现出日趋频繁和激烈的走向。日渐突出的绅民冲突,凸现着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层变动。在从传统走向近代的体制变迁过程中,传统士绅阶层被直接推向了基层社会权力重构的中心,形成了占据地方各项权力资源的士绅——权绅。由此形成的绅、民利益及其关系的冲突和恶化,构成了晚清以来地方社会“民变”大潮持续涌动的基本原因之一。晚清“新政”构成绅权“体制化”扩展的制度性基础,而权绅的“体制化”也就构成了“民变”或“绅民冲突”的制度性根源。  相似文献   
267.
明代成化年间,以专横贪恣著称的云南镇守太监钱能,为士大夫所鄙,屡遭大学士商辂、云南巡抚王恕等人的弹劾.然而,在新近出土的碑刻中,却赫然发现了商辂为钱能母亲所撰的墓志.新史料的发掘,使得人们对钱能与商辂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引申出的明代宦官与士大夫的关系问题,产生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68.
齐春雷 《攀登》2007,26(4):11-12
本文根据新阶层的特点,从明晰新阶层统战工作思路、创建新阶层统战工作载体、建立健全新阶层统战工作机制三方面对如何做好新阶层统战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69.
谢洪欣 《民俗研究》2007,(4):189-197
在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俗中,人们的基本信念之一就是"不死其亲",即不把死去的亲人当成亡人,而是把他视作灵魂和肉体仍存的"活人"。在这种"不死其亲"的观念支配下,"视死如生"的葬前礼俗便表现得十分隆重而繁琐,据儒家经典《礼  相似文献   
270.
作为18世纪欧洲人中国知识重要来源的《中华帝国全志》一书,在介绍中国西南几个少数民族之际,事实上是将其所在地区定位为清朝的殖民地,并突出其与中央政府的紧张关系,强调汉人的轻蔑之心。耶稣会士的这种认识更通过地图的绘制而直接影响了18世纪一些欧洲制图家,甚至可能影响到当代西方学者对清朝国家性质的定位。本文分析了耶稣会士与中国人对西南地区政治属性认识差异产生的原因,认为西方学者的殖民地研究视角对于研究中国国家形成的历史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