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春心 《湖南文史》2012,(10):34-34
1919年11月,东北王张作霖在沈阳大办筵席,不是宴请达官显贵,也不是宴请名流士绅,而是宴请老农民,实实在在让农民们感动了一把。  相似文献   
42.
方英 《安徽史学》2012,(5):107-115
太平天国时期,安徽士绅阶层面对复杂的政治生态与社会环境,在地域政治方面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出现了严重分化。本文考察了战争期间安徽士绅的诸种面相,分析了影响士绅行为抉择的因素及其对地域政局走向、地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王丛丛 《沧桑》2013,(5):24-26
近代以来,有识之士一直追求建立独立富强的民主宪政国家。构建现代民主宪政国家的必备条件便是有相当数量的市民阶层。晚清时期,清政府的各项改革措施催生了近代中国的市民阶层。近代中国市民阶层涵盖范围较广,其在促进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光绪年间徽州秀才胡廷卿具有亦绅亦商的多重角色,他既为村民提供教学、治病、看八字、合婚、择期,以及祀会管理等服务,从中获取束修、"喜包钱"等收入;与此同时,胡廷卿又购置茶园地,生产、销售红茶,并投资茶号,成为茶叶贸易商人,并从商业经营中获得收入。胡廷卿在乡村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多重角色与多样收入现象,较为具体地反映了晚清乡村士绅谋生方式及其收入变化的实际形态。其中,塾师收入过低是胡廷卿谋生方式转变的内在原因,而自身的文化素养、乡村自然经济资源、徽州经商传统和市场发展状况,则是其谋生方式转变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45.
咸丰三年,因丁忧归里的状元龙启瑞曾向皇上递状控告广西巡抚等地方官员。从中可见当时广西社会的诸多方面,包括举办团练问题上“官”与“绅”的矛盾。  相似文献   
46.
士绅阶层在明清时期的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清之际新会县发生一系列事件生动地展现了士绅阶层与国家权力间的互动关系。明代广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水平快速进步,新会县的士绅阶层也随之发展壮大。万历年间新会县的“谯门之变”及其后续事件展现了士绅阶层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冲突。在清初的社会动乱中,士绅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积极参与地方军事行动,同时也迅速与清朝统治者合作,双方基于维护政治秩序稳定的共识而达成了新的政治平衡。  相似文献   
47.
杨远源,字救贫,1921年1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太湖县北中区玉珠乡将军村(今北中镇将军村)西畈组一个大户人家,幼年读过私塾,青年时期曾在将军山下杨氏宗祠办私塾教书。1931年到1949年的18年间,杨远源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军养伤员、写传单、送情报、筹军饷……一心帮百姓,真情为革命。解放后,他当选为太湖县第四、五、六届人大代表,2012年3月27日病逝,终年91岁。  相似文献   
48.
春心 《文史月刊》2012,(1):17-17
1919年11月,东北王张作霖在沈阳大办筵席,不是宴请达官显贵,也不是宴请名流士绅,而是宴请老农民,实实在在让农民们感动了一把。  相似文献   
49.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基督教再次传入中国,民教冲突随之产生,由此而引发了众多的教案,这些教案都是民教冲突的集中爆发,其根源在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古老的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无论是政府与还是民间都进行了许多的反抗,民教冲突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50.
作为历史上经常性移民活动中的一小部分,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传说本无足轻重。但是在近代以来,洪洞大槐树却成为众多人士心目中的家园象征,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民国初年以来,洪洞地方士绅通过修建洪洞大槐树遗址、出版印行关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宣传书籍等方式,对洪洞地方文化尤其是移民文化的彰显。洪洞地方士绅的努力不仅为民众提供了得到官方正统意识承认的身世参考,为民众自我身份认同的回归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使得洪洞大槐树这一物象成为众望所归的心灵寄托与精神皈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