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顾志兴 《古今谈》2004,(3):43-50
在谈到文澜阁《四库全书》时,涉及乾隆编纂《四库全书》的事,而《四库全书》的编纂,浙江士人献书最多,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62.
明清时期,士商关系发生了变动,但这种变动并非基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商人与士人都未对商业实践进行价值重赋,商人所自信的是对士人之道的践行而非商业实践;士人对于商人的肯定以及所谓“新四民论”,底层逻辑是士人阶层对本身的反思与批判。因此,士人才是明清士商关系中的自变量。商人的自信实质上是对士人的质疑,这一方面基于商人自身对士人之道的实践,另一方面源于士人在财富下的异化。这种异化被正统士人批判为“士风日下”,士人也开始被质疑是否言行一致。这些批判与质疑则揭示出,士人之道已在实践与观念上破产。  相似文献   
63.
两宋之际,南迁士人客死异乡,藁葬现象普遍。绍兴和议后,吕氏家族与众多南迁士人家族一样,由辗转走向定居,进而营建新的家族墓地,原藁葬改卜成为祖佻,地域身份逐渐转变。定居后的南迁士人努力重构新的地域身份,经营地域关系,融入新居住地社会。墓志中记载的旧贯及对中原祖茔的追溯则成为家族共同的记忆。随着岁月的变迁、子孙的繁衍,至南宋中后期,墓志中残存的家族记忆在南渡后的吕氏家族第三代及其以后家族成员的墓志中逐渐淡化乃至消失,“旧贯”则成为家族成员仅存的记忆,而“藁葬”变“祖茔”,“异乡”成“故里”。  相似文献   
64.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士商阶层频繁互动、陕西盐商因“贾而好儒”所引发的传记需求以及当时如火如荼的修志活动等共同促成了明代士人文集中陕西盐商传记的大量涌现。在传记创作的过程之中,受累于当时的社会观念,陕西盐商往往会寻求那些关系较为亲密者或出身于盐商、商人家庭的乡族士人作为请托对象。而在传记的实际撰写过程中,除“铭而不实”的书写特征以外,撰者的撰写思路明显受到了《史记·食货列传》以及当时正史、地方志书中“节”“孝”撰写模式的影响。此外,在“关中主体说”依然成立的前提下,清代陕西盐商的籍贯构成相较于明代可能更为多元和复杂。  相似文献   
65.
王源是清初颜李学派的重要传人,也是清初经世致用学风的倡导者。作为遗民子弟,其交游经历与其学术思想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王源一生的交游经历,既是一个遗民子弟在清初社会中境遇的缩影,也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其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则从个案的角度呈现了清初经世致用学风的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66.
王蓉 《黑龙江史志》2013,(17):76-76
宋朝留给世人的印象是难以理解的,后人对于宋朝所给予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它上承开放包容的大唐王朝,下接和中原文化格格不入的草原帝国。宋朝虽然是中国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高峰时期,但是却挡不住草原民族的铁骑;宋朝是刻板的朱程理学的发源时期,是文化大繁荣时期,大家辈出,文化兼容并包,种种因素之下孕育出了宋朝繁盛的文人政治,文中主要就宋代文人政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社会史成为中国社会史研究新的趋向,众多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扩散到传统中国的各个角落,通过对区域内个案、事件、群体等的具体研究重新理解地方社会,区域史研究渐成气候。而明末清初由于其前接传统、后续现代的时段特殊性,更成为学者考察地方社会的最佳选点。  相似文献   
68.
丘晓江 《中华遗产》2012,(11):84-87
魏晋是白色的。白衣飘飘,鹤啸山林,引无数后人竞折腰。在白色沦为凶丧之色后,魏晋士人却一反常态,把白衣白巾骄傲地穿上身。甚至在最喜庆的婚礼上,他们都穿着和丧礼上几乎一模一样的白衣。其间,究竟有着怎样隐秘的内心世界,和独树一帜的审美观呢?  相似文献   
69.
唐代落第士人从事著述者甚多,他们著述的动机与其他时代士人著述动机相较,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并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其动机大致概括为以科举和入仕为目的的著述、以社会交往为目的的著述、以自我表达和兴趣爱好为目的的著述;其著述特点是具有地方特色、有通俗化之趋势、有一定的功利性和投机性。  相似文献   
70.
一个时代疆域观的形成,有着相当复杂的过程。明代是中国疆域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故而其疆域认知问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明代留存至今的文献资料浩繁,其中章潢所辑《图书编》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明代重要历史地理学著作,保存了大量明代士人对当时疆域认知与理解的资料。作者首先较为系统地归纳并评价了明代士人疆域观的一些主要特点,进而深入分析明代士人疆域观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认为明代疆域观的形成,与中国历代王朝建设之经验、明代君主之主导、知识群体的政治思想,以及对边疆地区的地理认知等因素直接相关,并强调历代疆域观的研究理应成为当代领土(疆域)研究、边疆研究以及国防教育的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