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魏晋南北朝的墓葬中多绘有壁画,这些壁画不但反映了我国丧葬文化的内涵,也标志着该时期绘画艺术的转变和发展,透过这些墓室壁画即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可以分析出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甘肃地区所出土的几座魏晋时期墓葬中的壁画深刻、生动地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全貌,也折射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生产、生活等诸多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02.
汪毅 《巴蜀史志》2009,(6):8-13
成都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故成都的城市名片纷呈。早在20世纪上叶,成都就有“小巴黎”之称。及至1944年1月,因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举办,强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的显学——“敦煌学”,成都因此而有中国“文艺复兴权舆,肇于成都”、“中国文艺复兴之翡冷翠城”(即中国文艺复兴的发祥地)的舆论,并成为媒体传播的主旨,不乏相当影响。后来,由于政权更替、时过境迁,此“说”湮没于世。本文史海钩沉.通过相关资料论证了成都当时确有中国文艺复兴发祥地之舆论,并且该舆论深植文化界有较为广泛的影响。由此.笔者认为,成都是中国文艺复兴发祥地的这张城市名片不可替代,价值连城,为中国唯一,似可以体现国家公关意志,成为向世界争夺“文艺复兴”的又一个可与欧洲文艺复兴相提并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3.
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中陈列的《七佛说法图》堪称元代寺观壁画中的珍品,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保护。本文通过对壁画现状的调查和监测,总结出导致壁画受损的主要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方案。同时,结合数字化技术对壁画保护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内蒙古凤凰山汉墓壁画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凰山汉墓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毛乌素沙漠北缘 ,鄂托克旗巴彦淖尔乡凤凰山阳坡之上。 1 990清理发掘的 M1位于整个墓地的西北端 ,方向 1 32度 ,与同时清理的其余 1 2座墓均为斜坡墓道洞室墓 ,但方向无一定规律。因早年被盗 ,出土文物不甚丰富。但 M1墓室四壁及顶部均绘有精美壁画 ,色彩鲜艳 ,内容丰富 ,技法娴熟 ,富有浓厚的中原汉文化气息同时又具民族特色 ,是内蒙古境内继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之后汉代考古的又一重大收获 ,时代为东汉前期。壁画内容基本上是中原汉墓常见的传统艺术题材 ,如垂怅木门 ,执金吾门吏、持案、罐、捧衣物…  相似文献   
105.
罗微 《南方文物》2003,(1):48-55,59
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伊川穆店、临汝张湾、渑池任村、洛阳凯旋路等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说明至迟在3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这块沃土之上。巩县、偃师发现的裴李岗文化遗存,揭示了七、八千年前河洛地区的原始先民已步入农耕时代。到了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和距今四、五千年的龙山文化时期,伊洛河沿岸原始文化遗址的分布,已和今天这里所有的村庄的密度相差无几。著名的渑池仰韶、伊川土门、洛阳王湾遗址就是这个时期原始聚落的典型代表。到距今四千余年的龙山文化晚期,河洛地区的华夏先民,已…  相似文献   
106.
故龟兹(今新疆库车县)是西域36个诸邦国中的一个大国,历史悠久。据史记载:“龟兹有户6 970,口81 317,兵21 076,并设有各部长千长等官职,已建立了一个较完备的官僚统治机构”。公元前60年,西域正式划入汉朝版图,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7.
论阎立本《步辇图》与《历代帝王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佩秋 《收藏家》2003,(4):56-61
《步辇图》卷,据北宋章伯益在画末的篆书末行称,是“唐相阎立本笔”。《历代帝王图卷》,据卷后拖尾宋人富弼、韩琦、蔡襄等人的题跋,也说是阎立本笔。但此二图,它们的风格骨体、艺术水平、笔墨习惯,皆无共性,且优劣差别,有如天壤。而“帝图”所绘,经与敦煌初唐壁画第220窟以及初唐李贤墓、李重润墓、李仙蕙墓壁画相印证。其时代风格、所表达的人物气质、服饰器物、贯穿于整个画面的行线用笔,以及它们的综合艺术水平,皆完全吻合。且《帝图》所绘,其微妙处较壁画有过之无不及,证明此图的作者是初唐顶尖高手。尤以作者熟悉宫廷生活,因而卷中陈宣帝所乘的腰舆(即步辇)与舆士的挽舆特写,完全符合史书帝王小行幸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赵晶  杨洁 《文博》2010,(4):39-42
西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长安区发现一处汤房庙,当地人称为"西镜池",其山墙上保存至今的壁画别具一格。本文首先对西镜池壁画进行详细介绍;其次,论述了壁画的特点:其一是关中八景的内容。其二是中西合璧的画风,通过对壁画特点的说明,阐述"关中八景"这种民俗文化在该地的流行、民国时期西洋画风在此处的传播;通过壁画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民国时期当地的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